首页 市界 内文

一个化学老师,打造出700亿维生素巨头

2022年5月5日 文/ 编辑/

说起维生素,大家想起的可能是21世纪金维他、安利纽崔莱等保健品。

实际上,维生素除了用在保健、医药等领域外,更大的应用场景是饲料,特别是猪饲料。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维生素产品(含氯化胆碱)在饲料畜牧、医药化妆品及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应用分别占70%、15%、15%。

在国内维生素领域有一个行业“隐形龙头”——浙江新和成,根据其4月15日发布的2021年财报,公司2021年营收为147.98亿元,同比增长43.47%;净利润为43.24亿元,同比增长21.34%。

过去33年间,新和成从浙江绍兴一家回收废酒精为生的小作坊,成长为当前国内最大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下称VA、VE)生产商,同时也是世界四大维生素生产巨头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创始人、化学老师出身的胡柏藩抓住多个机会,让新和成趁势崛起。按照截至今年4月29日的公司690亿市值计算,胡柏藩家族的身家目前达到了341亿元。

新和成也不是高枕无忧。维生素是一门极具周期性并高度垄断的生意,新和成从诞生之日起,还一直面临着巴斯夫等国际巨头的激烈竞争和不断挑战。

01、化学老师下海创业

维生素,顾名思义是维持生命的元素。这也是人和养殖动物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或饲料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而每种维生素分别承担着各自特殊的功能,互不替代,但具有协同作用。

比如我们熟知的维生素C治疗坏血病,维生素A适用于改善夜盲症等。在维生素家族,除了VA(视黄醇)、VC(抗坏血酸)外,还包括VE(生育酚)、VB7(又称生物素、VH、辅酶R)、VB3(烟酸)、VB5(泛酸钙)、VB9(叶酸)等等。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维生素产业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药企巨头罗氏。上世纪70年代,罗氏的维生素在全球市场份额高达50%至70%。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1989年,罗氏与一众药企曾组成“维C垄断联盟”。

而新和成正是诞生在这一背景之下,不过一开始新和成做的并不是维生素这门生意。

1988年,毕业于浙江省绍兴师范专科学院化学系的胡柏藩已经在新昌县的一所职业中学当了近7年的化学老师。彼时,26岁的他正准备考研继续走学术之路。

当时,他所任教的职业中学,面临着经济的困境,校长有了校办工厂的想法。1989年,在众多教师的支持下,胡柏藩成为校办工厂“新昌县有机化工厂”的主要负责人,拿着10万的启动资金,担起创业重任。至此,本有望成为科研大拿的胡柏藩的人生走向另一番不同的方向。

既然是化学老师出身,胡柏藩一行人从最简单的回收废酒精开始创业之路,通过把制药厂排放的废酒精重新分离,生产出酒精产品。仅一年时间,化工厂就赚得了第一桶金10万元。

厂子起步之后,胡柏藩决定去上海的工厂学习经验,他参观了上游制药企业。这次学习让他大受震撼,原来一位药厂车间主任告诉他:“药厂的一些产品每吨能卖10万元、50万元,甚至200万元,相比之下,酒精厂年赚10万元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像胡柏藩这样的浙商,正是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抓住稍纵即逝的信息和机遇,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在与客户的交谈中,胡柏藩了解到一个信息:抗生素原料药氟哌酸(诺氟沙星)中间体“乙氧甲叉”市场一片空白,国内没有企业能够生产,药厂全部依靠进口,而且价格非常昂贵,要10万元一吨。

身为化学老师的胡柏藩在翻阅资料后发现,生成甲叉的化学反应过程只有一步。于是胡柏藩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做创新研发。1991年,胡柏藩和团队做出了国产版乙氧甲叉,不仅打破了德国药企的垄断,更是降低了乙氧甲叉的价格,引得国内仿制药企叫好,公司产值也成功从10万元踏入百万元门槛。

尝到甜头的胡柏藩发现,要做就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大产品、好产品,在靠乙氧甲叉起步后,维生素成为胡柏藩瞄准的下一个创新领域。

02、盯上“垄断”生意

与其他行业不同,胡柏藩看上的维生素生意,是一门非常有门槛的生意。

和曾经的医药中间体乙氧甲叉被垄断一样,上世纪90年代,全球的维生素市场垄断在罗氏、巴斯夫这样的巨头手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掌握着生产维生素的“中间体”。这就好比手机中的芯片。

目前,新和成的主营收入主要来源于营养品和香精香料,二者占营业收入的90%以上,其中营养品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2021年销售额为111.28亿元,占比高达75%。而营养品板块业务主要产品是VA及VE。

尤其是VA和VE,新和成不仅是国内龙头,也是全球范围内的行业龙头。目前在全球维生素A市场,帝斯曼、巴斯夫、新和成、安迪苏、金达威、浙江医药是主要玩家,前四家市场占有率高达84%。

而新和成能够跻身全球玩家前列的重要原因便是不仅掌握了生产维生素的“芯片”,其还掌握着生产维生素的重要原料。就拿维生素A这一细分品类来说,不论是Roche法还是BASF法,都以柠檬醛为中间体。

由于柠檬醛合成过程复杂,需要10多步反应。因此目前全球仅巴斯夫、新和成及可乐丽3家工业化生产,新和成也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唯一一家具备柠檬醛生产能力的VA生产企业。

除了是全球四大维生素A的龙头,新和成与帝斯曼、巴斯夫、浙江医药控制着全球维生素E市场近90%的产能,号称“四大家族”。

因此,这门高度垄断的生意不愁没有买家。尤其维生素重要的下游主要是聚焦在饲料、医药、日化、食品饮料等生产企业,下游企业包括正大集团、嘉吉公司、新希望六合、普瑞纳、温氏集团等。应用范围极广,这也让新和成的营收呈稳步增长的态势。

自2004年上市至今,公司没有一年出现亏损,营收从2004年的11.3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47.98亿元,翻了13倍;净利润则从1亿元暴增至50亿元。公司市值从2004年15亿元到2022年4月29日690.2亿元。

截至2021年末,作为实控人的胡柏藩与弟弟胡柏剡累计持有新和成49.47%,按照最新市值,胡柏藩家族的身家为341亿元。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新和成做的虽然是高度垄断的生意,但这也是一门极具周期性的生意。

尤其是一系列突发事件影响下VE价格波动较大。比如2012年能特科技开发出一种新工艺进军VE市场,导致产能过剩价格下跌;2017年巴斯夫工厂爆炸等事件都是影响维生素市场价格的因素。

因此,从利润来看,公司的净利润更多呈现周期性,这主要是受到维生素等相关产品价格周期剧烈波动的影响。

03、突破增长瓶颈

与所有周期性行业一样,作为龙头的新和成也无法避开周期的影响。

比如2008年受竞争对手安迪苏退出市场这一影响,新和成的维生素营收直接从2007年的10.42亿元增至2008年的26.12亿元;再比如受2017年巴斯夫工厂爆炸事件影响,新和成营收又突破40亿元。

可以看出,新和成虽然是行业龙头,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因为行业周期性的影响,新和成并不掌握定价的“话语权”。因此其营收也并不“稳定”,突破单品依赖成为新和成解决增长焦虑的不二之选。

自2009年开始,新和成便开始大力布局香精香料板块,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拥有多个系列的香精香料产品,其中芳樟醇产能10000吨,全球排名第二,柠檬醛产能8000吨,全球排名第二。

并且,这一板块的营收从2014年的8.5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2.39亿元,但是2021年香精香料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不过15.13%。

此外,2012年新和成进入的新材料领域,投资生产纤维级聚苯硫醚(PPS)树脂及复合聚苯硫醚(PPS)新材料。PPS是一种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特种工程塑料,因为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阻燃等诸多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机械、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及军工等行业。不过这一板块2021年营收为8.73亿元,占比不过5.9%。

目前新和成已经从维生素等营养品业务拓展至香精香料、新材料以及原料药的四大业务板块,但是撑起一片天的还是来自维生素所在的营养品板块。从板块的营收占比来说,业绩的“第二增长曲线”还未成气候。

反观同为龙头的巴斯夫和浙江医药营收都非常多元化。比如维生素所在营养品业务在浙江医药的营收中占据约50%的营收,剩下四成来自医药商业和医药制造;而德国化工龙头巴斯夫2021年786亿欧元的营收则包含化工品、材料、营养与护理等六大领域。

作为50%以上的产品出口海外的世界四大维生素生产商来说,新和成所面临的是全球化竞争,竞争领域不仅仅是国内市场,更主要的是国际市场。

作为精细化工领域,想要成功突围,研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与国际巨头巴斯夫年投入超过20亿元欧元的研发费用相比,2018年到2021年,新和成研发费用从4.57亿元增长至7.83亿元,占整体营收的比例仅从5.26%增长至5.29%。

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尤其在国际维生素巨头的打压下,新和成曾经靠一个又一个创新的产品稳住地位。就像有人曾经问过巴斯夫高管,面对技术流失的问题怎么办?

对此他们回答:专有技术从合资公司生产中流失,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想应对这种损失唯一的防御办法,就是不断改进核心技术,拥有专业知识优势。

对于新和成来说,尤其是极度依赖技术领先的企业来说,很难逃过的一条铁律就是旧有的观念和方法,一定会在某一时刻被颠覆,而每一次技术的颠覆,都代表着各个领域新曲线的开始。

一旦维生素的合成方法不再依赖现有技术,或者在合成维生素的过程中有了更新的技术,那么现有维生素龙头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新和成也不例外。

而对于新和成来说,其一直是站在创新的浪尖上,维持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持续创新,以不变应万变。

(作者丨曾嘉艺,编辑丨廖影)

(除单独标注来源外,以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