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永久自行车67年沉浮:员工曾以入厂为荣,巨亏后卖麻将机做投资

2017年8月6日 文/ 庞凌子 编辑/ 嘉辛

承载着几代国人记忆的永久牌自行车,在上世纪经历了不可复制的辉煌。提到国产自行车,永久、凤凰、飞鸽三大老字号品牌往往第一时间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时代更迭,这个曾经时髦的品牌,如今逐渐暗淡:公司濒临破产时易主,业务从自行车生产扩张到自动麻将机和保龄球设备,再到近几年依靠股权投资支撑业绩。

67岁的永久仍然存在着,但早已褪去了光环。

四十年的辉煌

上海的第一家自行车厂,开在1940年秋天的唐山路上。

这家名为昌和制作所的自行车厂,只生产一款26寸黑漆的“铁锚牌”自行车,年产量3000辆。

9年后,新中国成立,为了迎接新时代,这家制作所更名为“永久”。由此,承载着几代国人记忆的自行车品牌诞生。

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六七十年代,拥有自行车是一件奢侈又时髦的事,普通家庭想买辆自行车得攒上好几个月的工资,即便有钱,在计划经济时期,凭票供应的自行车也往往是一票难求。

那个年代,一辆自行车、一只手表、一台缝纫机和一台收音机组合成“三转一响”,成为年轻人婚嫁的标配。

永久自行车在一些人的童年记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网友回忆,儿时常常坐在永久自行车的后座,被父母驮着上学放学,每个周末,父母就在家门口打盆水,把车子擦得油光锃亮。

除了永久以外,当时受人追捧的自行车品牌还有凤凰和飞鸽,但在产品和技术上,永久走在了前面。50年代开始,永久就陆续新车型,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标定型自行车、国产第一代赛车、第一代邮电车和特制军用自行车。

能进入永久自行车厂工作也被视为一种光荣。“这个厂的工作证可以成为特殊的通行证,买不到火车票,买不到肉,一出示工作证,就有可能买到,还不用排队,只因为这个厂生产永久自行车。”1983年进入永久的中路股份董事会秘书袁志坚说。

改革开放后,自行车依旧价格不便宜,但已不像十多年前般奢侈,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1979年,200万辆自行车停放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商业区的人行道被自行车几乎同一种的样式的自行车占满,80年代的中国一度被外媒称作“自行车王国”。

自行车的普及把永久推上了巅峰。1992年,永久自行车累计产量超过500万辆,利润达到7000万元,成为上海市企业纳税第三大户。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1992年永久上缴利税1.16亿元,居全国54家自行车企业首位。

1993年,永久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上海永久”,股本结构中,国家持股64%,法人及社会个人持股10%,境外投资者持股26%。

登陆资本市场这一年,公司年产量已达到135万辆,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的13亿元,主营收入8.5亿元,净利润3772万元,较两年前翻了四倍。

四十年间,永久自行车经历了不可复制的辉煌时期。

竞争中衰退的三十年

改制上市后的永久并没有续写前四十年的传奇。

进入90年代中后期,汽车普及,对大多数而言,自行车不再是唯一的代步工具,先富起来的家庭开始拥有私家车,自行车也早已不再是身份的象征,市场需求逐渐下滑。与此同时,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开始扰动被永久和凤凰等老字号品牌垄断数十年的自行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永久仍然固守传统产品,加上受制于国营体制的种种负担,经营问题开始显现。

登陆资本市场5年后,永久出现首次亏损,1999年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一年,公司营收下降27%至3.59亿元,利润总额骤降101%,亏损3.44亿元,公司主营的自行车业务毛利亏损达1.14亿元。

此后,永久产销辆继续下降,连续三年亏损让永久被上交所暂停上市。

在面临破产边缘之时,上海市政府和永久控股股东上海轻工一起,拉了这家老牌自行车厂一把。在两方推动下,2001年,上海中路集团入主永久,以54%的持股比例,一举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公司股票由“上海永久”改为“中路股份”。

被中路接管的永久得以重生。永久借助资产重组进行了大量债务置换,直接减少债务2.7亿元。2001年公司营收增长22.48%至3.7亿元,净利同比增加104%,实现883万元。

然而,资产置换后重新轻装上阵的永久,主营业务也悄然发生变化,从此前的传统自行车,扩展到了保龄球设备、麻将桌及LPG燃气助动车等领域。

资产重组的第二年,永久自行车业务恢复增长,境内市场占有率从上一年的5%增至6%。但与自行车相比,公司新拓展的保龄设备和全自动麻将桌则更引人注目,永久在这两个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60%和25%,并且保龄设备的毛利率高达30%,远超自行车的7%。

得益于这些毛利率较高的业务,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好转,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公司转型需求下,永久牌自行车这个金字招牌逐渐褪去了曾经的光环。

对于“90后”“00后”一代,他们熟悉的自行车品牌是诸如捷安特美利达这类后起之秀,曾经在父辈眼中无比时髦的永久不再“永久”,只剩下老旧和情怀。

实际上,在自行车业务方面,中路股份并没有完全放弃,前几年适应潮流推出了赛车和山地车,却因设计和做工粗糙被专业玩家吐槽。

不仅如此,永久自行车质量也开始出现问题。2013年,北京工商局抽查出7批不合格自行车,永久因“把立管”存在问题而榜上有名,与永久一起上榜的还有同为老字号品牌的凤凰和飞鸽。

质量问题折射出的是国产自行车与国外的差距。中国自行车协会相关人士曾在2013年表示,即便是排名前十的国内厂商,产品也大多停留在中低端,与世界一流品牌相比,材料、设计和加工工艺方面的差距至少有十年,高档山地车的一些零部件仍然需要进口。

变身股权投资公司

与三十年前的辉煌相比,如今的永久自行车显得尤为落寞。这其中,既有环境的变化,也有公司战略的调整。

中路集团入主永久16年间,公司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在最新的年报中,除自行车外的业务,还包括保龄球相关设备生产销售、健身器次、对上市及拟上市公司进行参股投资。

在公司2017年的7项经营计划中,仅有一项关于自行车的业务目标——研制开发新型适合公众骑行的自行车,加强与各共享单车的合作。可以看出,公司更看重的是高空风能发电项目以及股权投资。

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中路股份就从一家以自行车为主的实业公司,转型成了以股权投资盈利的公司,投资收益支撑起了全年的利润。公司在2009年的年报中也明确表示,将把握资本市场回暖时机,积极规范私募股权投资。

一份券商报告称,中路股份已然成为PE投资大师,其投资的公司在2015年达到140家。

2016年,公司可出售的金融资产有36家公司,账面余额总计2.36亿元。同年,公司净利润9036万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亏损224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公司业绩的支撑并非来自投资收益,而是政府补贴。根据年报,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43亿元,非经常性损益总计1.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