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我很丑,但科学真的很美

2020年7月31日 文/ 彭齐 编辑/ 金匝

「但是通过那种方式你只能救一个人,想救更多的人怎么办?你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真相?你用哪一种你自己擅长的方式,可以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文|彭齐

编辑|金匝

「无所不能」的李老师

李永乐好像什么都懂。

打开他的西瓜视频页面,像下潜到海底,被陆地上没有的稀有生物包围。在那里,可以和原子、电子相遇,看爱因斯坦如何在11岁时证明勾股定理,也能搞清楚喝牛奶到底对身体有没有用,算清自己的房贷怎么还最划算,买彩票发财的梦可能会被击碎,还能学到一些此生最好不要用到的知识:如果40米的大砍刀落下来,你有几秒逃生?

生于1983年,李永乐履历光鲜,本科和研究生先后在北大和清华就读,这让他身上有种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交织的色彩:他想要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状,让所有人更理性地思考,让中国有一天也能有自己的可汗学院;但他日复一日地工作,又是接地气、务实的,他是一所中学的物理老师,这所中学是北京最好的中学之一,他也是科普视频创作人,拥有全网2000万粉丝,这两种身份的表达殊途同归,都是站在黑板前讲课。

绝大部分视频里,他都是一副平平无奇的模样:穿一件浅蓝色衬衫,深色西裤,戴一副黑框眼镜,平头,道具只有一根粉笔和一块黑板,开头的台词总是「有小朋友跟我提到一个问题」,语气永远是和缓的,平实的,寥寥数语引入主题。但等他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下一、二、三时,就能靠着严密、紧扣的逻辑把人留在屏幕前,不知不觉十几分钟过去,黑板上已是密密麻麻的板书。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初中时遇到的万能老师,不管拿着练习册里什么样的难题去问他,总会得到解答。

他常根据社会热点来决定自己的视频选题,这些视频只有在西瓜视频上才能看到。疫情期间,他花了一周时间查资料、咨询专家、设计板书,做了一期冠状病毒的科普视频,在西瓜视频上有2028万次播放;电视剧《隐秘的角落》热播,他就去研究了下剧中张东升所画的心形笛卡尔方程式是否准确;南方洪灾肆虐,他用概率学的知识讲解,为何「百年一遇」的洪灾年年遇?

早在2018年李老师就通过视频讲解了笛卡尔的心形曲线 图源网络

但他真正的专业领域其实是物理。有一次,他录了一条关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科普视频,简单来讲,这个方程组把电和磁统一起来,无线电报、手机通讯、电话的发明就建立在它的基础上,后世的人们发现它在某些参考系下又不太成立,于是爱因斯坦又提出了相对论,「所以麦克斯韦这个人跟牛顿和爱因斯坦是同级别的,只不过他的内容比较深奥,大家一般也不怎么谈他。」

这条视频征服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观众群,让李永乐颇为满意。在物理课上,学生们会常遇到不同的方程式,如果不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只是死背公式,效果并不好。但有这么多人对这条视频感兴趣,意味着即便是不太懂数学计算的小学生,也许就此在心中埋下了种子,讲述电和磁的中学老师,也能为学生扩展下知识。

事实上,不止是这期视频,好多他录制的内容都被大学老师搬到了课堂上。一位教博弈论的老师,甚至把他视频里的内容放在了试卷中。有的家长会给他发来视频,因为自己的孩子一本正经地给别人讲述埃博拉病毒是怎么回事,内容就出自李永乐的视频。

还有一类视频,可能没有那么多人感兴趣,李永乐也认为是有意义的。比如他曾录过一期关于自闭症的视频,「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孩子的某些症状是自闭症。如果能及时干预,对孩子一生都是有意义的。」

他始终相信,大多数人对世界都是有好奇心的,而他的任务,是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表面上看,有些人不关心科学,但是他关心自己的生活啊。比如足球彩票、疫苗,这些他是愿意听的,只不过以前我们没有一种合适的方式给他讲。」

李永乐曾经说过:「我不生产知识,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我很丑,但科学真的很美。」孩子可以在他的视频中发现科学之美,对科学产生憧憬,而对成年人来说,李永乐觉得,哪怕人们了解科学只是为了在饭桌上增加谈资,那也无妨——至少要谈论正确的科学。他期待,所有人都能在他这里找到科学的乐趣。

李永乐在西瓜视频上的热门视频

理性的逻辑

在李永乐的眼里,世界充满了问题,而他是一个典型的problem-solver,最擅长的,就是抓住一个问题,解决掉它。比如2014年左右,他已经在知名的人大附中当了几年老师,教学内容熟练了,就想偷点懒,怎么办呢?他想,若是把讲课录成视频,播放给不同班上的孩子,可以提高不少效率。

最开始,他在家里试着做PPT,录屏,发现很繁琐,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你想就看着一个屏幕在那讲题,肯定不爽。」正当他迷茫时,他的一段过往的视频在网上火了。他读研究生时曾在培训班讲课,有人把他上课的内容录制下来,截取其中一小段《闰年那些事》放在了网上,一天之内,那条视频的点击量达到了1000多万,第二天超过2000万,他恍然大悟,原来大家喜欢看有人的视频,于是他回到了教室的黑板前。

这种方式就此延续下去,最初是以教学视频为主。2017年,随着科普的概念逐渐兴起,他入驻西瓜视频,正式成为一名科普视频创作人。如今,在西瓜视频上,他已拥有1000多万粉丝。涨粉迅速得益于平台的流量分发模式,即使最初粉丝很少的时候,他的视频也能很快被看到。作为创作人,西瓜的流量激励和变现政策也让他觉得有动力。

理科出身的李永乐看重视频的逻辑。他总结自己所有的视频有个一以贯之的思路:我想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这个知识是由谁提出或发现,如何做出一步步的推导,最后把问题解决。

他也看重科学背后的人性,希望观众不只了解知识,还要了解背后的科学家,「他可能犯过错误,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他可能性格比较偏执,你会感到他是个活生生的人。」有一些科普视频创作人「不讲逻辑,只讲结论」,比如宇宙大爆炸,并不讲为什么爆炸。「这样一来,你只能被迫接受,没有得到思维的训练,也没有欣赏到科学家们一步步探索这个问题的艰辛。」

最近杭州杀妻案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很多视频创作人都讲述了如何用化学试剂来检测血液。其实背后的原理很简单,无非是化学试剂在遇到血液时会发光。但李永乐觉得这还不够,并没有掌握背后更本质的逻辑,「如果你就告诉我这东西能发光,那什么都没说呀。」更深层次的逻辑应该是,物质为什么可以发光。

即便是在李永乐并不擅长的那些领域,他也甘愿承担风险,并且也并不介意自己的错误被展示在大家面前,也不会因此停止挑战陌生的领域,「新玩意儿才让我感觉到很激动。让我感觉到很有趣的才会刺激到网友。」

有一次,他录了一个科普视频,从重力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把两本书的每页都叠到一起就拉不开。视频发出后,有人发出质疑,如果是重力的原因,为何把两本书竖过来,还是拉不开呢?他才发现,整个模型都是错的,于是就重新查了好多文献,把整个视频重做了。「我把这个事解释清楚了,以前我们很多老师也认为这是重力的原因,但事实上它并不是这样。不光解决了我自己的问题,也解决了很多中学老师的问题。」

从问题入手,依靠严密的逻辑触及事物的本质,这在欧美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教育理念。另外一种流行的理念是学科融合。比如语文和英语老师会共同来解读一首诗歌,物理和化学老师一起解释某种现象,「国内这种尝试还很少,还是学科教育,因为高考的指挥棒还没变。」但是在科普视频中,李永乐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他的视频从不拘泥于某个学科,而是经常横跨多个学科,「各种知识融合在一个问题中,这样知识就是有用的,而不只是为了考试。」

李永乐

理想与务实

今年2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线上召开了毕业生大会,并请李永乐去做了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幸福在哪里?

李永乐对自己的人生同样发出过这个终极的询问。他讲到最早开始录视频时的迷茫,每天备课、上课,工作陷入重复,他向朋友倾诉,自己已经30岁了,却一事无成。朋友告诉他,只要你扎根在一个行业,继续研究下去,总能做得比别人好,而那个时候,就是收获的时候。

这番话敦促着他在接受日常重复的同时也去找新鲜感,他开始在课堂上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和科学家的故事,尝试微课,录视频也是如此。他不希望学生跟着他学只是为了考试,而是能真正感受到科学的美,他希望他的课堂是活跃、充实、常讲常新的。

这种价值感是珍贵的,比成为亿万富翁要来得猛烈。「我的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获得了北京市状元,拿到了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我会为此欣喜若狂,他们实现了我当初没有实现的理想,他们的未来比我更辉煌。而且,他们还记得我,他们从国外回来,会给我讲自己的所见所闻,还会带给我小礼物。谁说做一名中学教师没有回报呢?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学老师的工作让我成为了一名亿万富翁。」

他谈到他的同学,有学霸从国外归来,去了科技领域创业,有毕业后回小城办高考辅导班的,几番起落创办了在线教育公司,有人在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沉浸在研究的世界里。大家用各自的方法,来寻找成为人的价值。但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永远都不要把自己变成平凡的木炭,与庸俗者并列。」

很多年前,读本科时的李永乐还不是如此,那时他的思考方式是粗暴的、单一的,在街上遇到一个卖花的小孩,他会想去解救他,把他送回自己的老家,「很极端,很简单。」

「通过那种方式,你只能救一个人,但你想救更多的人怎么办?你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真相?你用哪一种你自己擅长的方式,可以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做老师和做科普视频创作人,是他找到的方式。他注意到现在网络上的言论,总是非黑即白,人们一开始很容易对一件事情一边倒地支持,当事情反转后,又迅速地站到了对立的阵营。而那些科普视频,也许可以通过全面的、有逻辑的讲述,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

他也承认,无法和整个网络的反智言论斗争,能做的,只是靠努力一点点改变别人的想法。他讲赌博的原理,如果你一直赌下去,你一定会输光,这在概率上是可以解释的,有人会在底下评论,说从此以后要戒赌。他讲足球股票,告诉那些股民,你永远不可能斗过庄家,因为规则并不是由股民制定,很多人会评论,以后要多买一些有业绩支撑的股票,虽然可能挣不了太多,但也不会亏很多。

如果说北大给了李永乐理想主义的底色,清华则让他更务实,正如他视频的风格,「不要跟我讲理想是什么,做出东西来给我。」他从来不会在视频中制造噱头来吸引人们点击,如果准备过程中发现板书没有充斥整个黑板,那他就会警惕自己的讲述逻辑是否有断裂,「如果你用技巧性的内容来吸引观众,就不可能做长久。」

但更多创新是必须的。未来,他会对视频的形式作出更多的改进,例如在黑板背景上加一些图片和动画。他注意到前苏联有很多科普读物非常好,也在找机会把自己做过的科普内容系统化,制作成5分钟左右的动画系列,也许可以唤起更多人对科学的兴趣。

几年前,李永乐去过一些偏远地区做教学调研,他发现那里的老师教学水平有限,学生如果想出好成绩,只能靠自己埋头苦学。于是他开始录制一些教学视频,希望可以供教学资源匮乏地区的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并希望听到他们的反馈,如果效果好,他还可以发动北京更多的老师来做这个项目,为教育事业做一份贡献。在西瓜视频上,李永乐的精神也在感染着其他人,有很多科普视频创作人因为他,开始尝试发布自己的科普视频,希望能共同抵达一个更加理性的社会。

最近,李永乐又陷入了一个新的谜题中。在人大附中教物理竞赛班,他遇见了一道题,怎么也想不明白。自行车的两个脚踏板,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如果在下的那个脚踏板往前推,自行车是会前进还是后退?他特意找了辆自行车试了一下,发现脚踏板在下时,往后推,自行车就向后倒,但是如果脚踏板在上时,往前推,自行车就往前进,但有一小段位置,脚踏板无论怎么拉,自行车都不动。

他立刻开始了计算,中间卡在了一个步骤上,他就问了一个奥赛金牌的学生,对方给他讲明白了,「就非常神奇,也很有意思」,他决定,从这个问题延展开,做一期新的科普视频。

李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