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一个小程序里的生命援救

2021年7月27日 文/ 临安 编辑/ 李梨

我注意到你在『抗汛互助信息共享服务』小程序上上传了求救的信息,请问你现在安全吗?

文|临安

编辑|李梨

图|受访者供图(除特殊标注外)

地图上不断冒出红色气泡

小程序上的标记,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那是一颗标有+号的红色气泡,代表一条真实的求助信息,区域限制在河南省。从7月21日下午开始,这样的信息一条一条涌入,互助地图上,红色的气泡多了起来。

这是郑州特大暴雨的第二天,抗汛互助信息共享服务小程序下午2点在微信上线。小程序上最显眼的位置,是我要求助按钮。点击它,能够快速发布信息、电话和照片。一旦求助被核实,小程序的地图上就会出现一个标记。

当每小时降水量超过200毫米的暴雨从天空中倾倒下来,这是关乎生死的记号。地图上,求救信息正随着雨水一起涌入,受困的土地成为孤岛。到了7月22日下午4点,在这个突然出现的小程序里,待核实的求救信息已经超过3000条。

在这一刻,对呼救者和救援者来说,最珍贵和最缺乏的都是时间。为了保障救援效率,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最紧急的情况,梳理出求救点的分布版图,就必须对求助信息进行核实和分级。

21岁的志愿者李威龙在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他是河南人,现在是山东大学的大三学生,关注到腾讯的招募后立刻加入进来。在小程序的后方,他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挨个给求救者打电话。一旦确认呼救者仍未脱险,这条信息将被迅速标注在小程序的互助地图上,提供给前方的救援队伍。和他同时在呼出电话的,还有另外43名志愿者。

那些天里的求救信息里,有老人,我家水位已到二楼,家里4口人在房顶已经一天,其中一位老人近90岁,滴水未进……求救者在河南新乡牧野区中马坊村。

也有孩童,家中八个人,其中四个孩子,两个在哺乳期。已经断水断电一天两夜了,而且孩子还在发烧……这一条,来自新乡牧野区的另一个村张辛庄。

这类与老人、孩子、病人有关的求救信息被标注为紧急,以最短的时间响应。到了晚上8点,随着求救信息越来越多,当红色的紧急都不足以表达紧迫性时,特别紧急就出现了:乡医院有一名孕妇,怀孕38周,有宫缩,感觉要生了请尽快救援!(该医院无剖腹产能力)急需会剖腹产的医生支援!急需!同志们这是两条命啊!!!

如果没有身处灾区,你很难想象在断电、断网、断水的郑州、新乡和周边村镇,这些求救信息是如何发出的。比如在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北招民庄村,山上泄洪,全村都泡在两米深的水中,信号中断。一名叫郑红丽的村民是村里少数有两张手机卡的人,她发现移动没信号,联通偶尔会有极其微弱的信号,跑到自家的三楼楼顶,高举手机,借助偶然的一次信号的余波,发出了一条信息:北招民庄村整个村子被淹,村里断水断电一天一夜了,人都到房顶了……现需要救援部队支援!!

在这条求救信息的最后,她还不忘提醒:注意自发组织的救援队不要过来,很危险!!

李威龙从下午4点开始打,打到了晚上11点,一刻不停地打了一百多个电话。他在电话里核实对方的处境、位置、需求,安抚电话里不时传出的恐慌情绪。有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听到我已经脱险了,谢谢你;最害怕听到的是您拨打的电话无法接通。

22号这一天,在超过3000条的求救信息中,他和他的伙伴们一一呼叫,其中标记出了368条紧急信息,7条特别紧急信息。这些紧急信息被立刻发往了前线。

7月22日晚上的小程序界面

以最快的速度,搭建一个系统

时针拨回两天前。7月20日,下午5点半,郑州市气象局第5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在距离郑州1500公里的深圳,30岁的唐科还在腾讯正常上班。他隶属出行部门,主要工作是开发小程序,为车主提供服务,比如告诉车主哪里能加油或洗车。

到了20号夜里23点左右,暴雨已经通过新闻和社交媒体传遍网络,那些传播的影像中,地铁被淹、医院进水、人们在湍流中救人和自救……23点48分,唐科所在的公司大群里,讨论郑州暴雨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叫陆杰曦的同事决定建一个群,群名就叫郑州加油,陆杰曦把公司里可能对救灾帮得上忙的人拉到群里,大家就在群里琢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能为郑州做点什么。

公司里的应急行业专家冯宇彦是第7个被拉入群的。处理应急事件是他的专长。他在群里问,我们有没有应急灾害的沟通系统?可以让需要救援的人填信息,这样别人才能更好地来救他。

那时候,许多腾讯文档已经创建起来,人们纷纷上传求援信息,也有很多人提供帮助。有人问,能不能多提供一个功能?通过小程序,在地图上直观展示出位置及求助信息,方便救援更快到达。

群里几个人讨论,觉得可行。大方向有了,更多的人被拉进来。到了0点06分,负责手机地图业务的司宪文被拉进群里。1月份时,出行服务做过出行防疫查询项目,人们可以在一个中心化入口里查询一手信息。司宪文立刻想到了当时跟他一起开发这个项目的产品经理唐科。

他与唐科不在同一个部门,平时见得少,只合作过一次。但唐科当时赶进度的拼命程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已是21日凌晨0点12分,他给唐科发消息:

睡了没。

没。

6分钟后,唐科被司宪文拉进郑州加油群的时候,已经是群里第39人。他所在的团队负责车主服务,很多服务非常依赖地理位置,这和本次抗汛所需的位置上报需求高度重合。

0点40分,唐科赶紧给负责开发的同事孙奉刚打电话,对话也是一样:

睡了吗?

没。

有紧急大任务!

孙奉刚今年30岁,技术上让唐科很信得过。之前唐科与他合作一个项目,到了凌晨还在追进度,他还打电话略微表达了一下不满,难道我们都不用睡觉的吗?

但这一次他啥也没说。来不及找设计,唐科开始画产品草图,孙奉刚立刻开始开发,等到抗汛互助信息共享服务小程序的第一版demo做出来时,已经是早上7点,他给唐科微信上留了一句话:(剩下的)交给白天的勇士们了。

唐科画的小程序草图

更难的问题

和时间的赛跑仍在继续。

孙奉刚熬夜写代码的21日凌晨,此时的郑州,在暴雨中停水、停电、断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想办法求救。

21号下午2点,抗汛互助信息共享服务小程序正式上线,距离开始开发仅14小时。考虑到灾区网络信号弱,小程序的设计极其简洁,输入描述和电话后,只需要手机能支撑开机一小会,只需要那一秒有网络,求救信息就能够发出。

但更大的问题随之出现。

事实上,发布求救信息容易,但让信息产生救援效果很难。在当时,各个社交媒体上的求救信息很多,但过度分散的信息反而会使得真正紧急的信息被淹没。如何让求救信息送达前线,准确实施救援,成了最大的问题。

这也是产品经理唐科最担忧的问题,我特别不希望它只是一个简单的求救信息的容器,我们希望是有相应的团队去处理这些信息,最后要落地到救援上。

也是巧合,一周前,应急行业专家冯宇彦正在跟国家应急管理部社会动员部门合作,做一份社会力量救援协同工作方案。看到加油郑州群里的需求后,他便跟应急管理部紧急救援中心取得联系,创新技术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对方也很愿意,他们手头有社会救援力量,但无法获知群众的救援需求及地点,我们来搜集整理求救信息,他们来把信息分类传递给合适的社会救援力量。

22日,冯宇彦通过紧急救援中心拿到了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卓明)负责人郝南的联系方式。这是一家以专业处理灾害信息、协助救灾资源对接、促进救灾效率为工作内容的志愿者组织,非常有影响力,同时在对接多支救援队。

一个与卓明直接沟通的群被拉了起来,唐科在里面介绍了小程序的情况,数据呈现增加的趋势,而且更多的求救信息指向了下一个灾情中心新乡。唐科内心非常忐忑,在想办法怎么去说服他们用我们的东西。但卓明的工作人员进群之后,说了大家好之后,好一会都没有答复。

这是唐科压力最大的时刻,如果仅仅是传递受困的情绪,那么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事实上,在21日凌晨3点,唐科在输出的第一版完整方案中,专门标注了一句话,一定要确保可以处理救援信息,这是产品方案中最重要的点。

他们低估了卓明的繁忙程度。一到有时间审阅这些信息的时候,卓明方面立刻意识到,这些信息是极有价值的,当时郑州的情况稍微缓解,新乡的灾情开始加剧,这个小程序上是最新鲜的呼救,又因为根植于地图相关业务,每一个呼救者都能准确定位到经纬度。在微信群里,卓明负责人郝南回复,将采用这个小程序收集的信息,直接提交给一线社会力量协调中心作为任务分配给救援队和社会组织。

唐科说,当他收到这条答复时,他在群里发了一个太感谢了,附上一个哭的表情,其他同事也跟着发了,表示很感动。而卓明的负责人郝南告诉《人物》,他有些惊讶,在他看来,这是理所应当的一次合作,但他发现,大家真的很高兴。

23日,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赶来救援 图源视觉中国

请问你现在安全吗?

21日上午,唐科把开发好、还未上线的小程序发到郑州加油群里,这时候群成员已经扩展为150多人,大多数人不认识。这一天是周三,他心里也打鼓,因为这完全是工作之外的事。但很快,一个叫tc的人加他微信,说可以帮忙。

他不认识tc,你谁啊就跑来指挥我。但他很快发现,tc不仅热心,还自带解决方案,比如初期大量求救信息过期冗余,tc马上找到数十位公司志愿者,对信息外呼核实。

tc的真名是滕超,供职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也是从20号夜里开始,他和同事就在商讨解决方案。当看到唐科开发的小程序时,他意识到他的构想有了一个合适的载体。滕超正在做的工作是推动腾讯社会化应急产品和体系的搭建,通过科技的力量,帮助个人和社会更好地应对各类紧急情况。汛情让他的工作变得迫在眉睫。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核实的问题。为了给救援队提供真实、准确的救援信息,就必须给信息紧急程度分级。他找来腾讯新闻较真团队的同事,1992年生的李敏是一个资深的社恐患者,但没有时间了,她在文档上打了一段话,告诉自己怎么开口,你好,我是腾讯的工作人员,我注意到你在『抗汛互助信息共享服务』小程序上上传了求救的信息,请问你现在安全吗?

较真团队主要做科普、辟谣工作,但李敏拨通第一个电话之前,她就做出了判断。在那些简短、冷静的文字背后,所有的险情都是真实的,她只是需要核实求助人现在是否获救。而人们的恐惧透过电话信号传了过来。

在李敏一小时呼出30通电话的同时,滕超也在密切关注小程序上的呼救信息。22号,越来越多的信息让他感到一阵生理性的紧张,因为他发现,大多数信息背后不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而是不断有人说,我现在站在楼顶,我们村要被淹了。

肖雄是手机地图部门的运营,也是此次核实团队中的一员。他是武汉人,经历过1998年洪水,但到了22号,一个新乡求救者在电话里说的状况,还是把他吓一跳,我们那地方也是经常发大水,但也没见过像新乡这样水都淹到三层楼的,我最开始都不相信,直到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在反馈这个事才信。我非常紧张。想着得赶紧把这个信息反馈给前线,但问题是,当时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渠道交给救援队。

滕超又找到了腾讯公益对接救援队的同事,希望协调卓明之外的更多救援资源。

22日晚上6点34分,滕超把那条让肖雄相当紧张的求救信息,发给了负责对接基金会的同事曹帆——腾讯在本次水灾中捐款1个亿,联合十家基金会实施救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组织了多支救援队,组成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驰援河南救援队,相继前往灾区。曹帆立刻把这条求救信息发往了前线,11分钟后,正在郑州新乡一线参与救灾的潍坊先锋应急救援促进中心的救援者任永亮回复了四个字:现在过去。

青岛红十字搜救队联合腾讯基金会展开救援 摄影 | 陈杰

一次救援的缩影

任永亮所在的潍坊先锋应急救援促进中心,是一支拥有国际认证的水域救援力量。郑州受灾后,他们于21日上午接到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动员招募救援队参与一线救援的电话。当时,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已经组织820余支骨干救援队伍、7万余人,消防救援指战员1.8万人,社会救援力量24.5万余人,各类大型救援装备2600台(套),投入抗洪抢险救灾行动。

当天下午2点,任永亮他们一共10名队员,带着两辆车,两辆冲锋艇,往河南赶。当晚10点,抵达了暴雨的重灾区新乡。这时候,新乡地区村里的水深已经达到1.5米,他们连夜救援了被困学校的100多名师生,开着冲锋艇往返了60多次,夜里就睡了三个小时,然后起来继续救人。

事实上,灾情千变万化,身处前线,人很难决定最终的救援目的地,常常是不断有新的紧急任务出现。要判断每一条救援信息,究竟为哪支救援队所救,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任永亮接到那条令肖雄紧张的信息之后,发现别的救援队已赶往当地实施援救,求助人最终获救了。

此时,在抗汛互助信息共享服务小程序中,大量的求救信息,已经从郑州市区,转向周边乡镇,尤其是河南新乡牧野区。在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东马坊村,有人求救,水流湍急,皮划艇危险,要冲锋舟!22人被困三天了(其中4名孩子),孩子在发高烧,老人也快撑不住了!而牧野区的小朱庄村也已经告急,2000多户村民被困,大堤已经溃堤,水位还是急速上涨,周围村庄都被淹没,我和我爸还有瘫痪的母亲依然被困,急需救援!

像这样来自牧野区各个村的求救信息,在7月23日这一天,已经达到了162条之多。与此同时,任永亮也接到求救信息,出现在牧野区的灾区。

牧野区有不少工厂受灾,最麻烦的一回,是有三个人困在工厂的二楼。这三人在洪水来临前,开叉车把工厂大门抵住,最后反而堵住了逃生出口。工厂的二楼都是防盗窗,由于冲锋舟进不去,只能派出救援用的浆板,手动划进去,再把人放在浆板上,用救援绳索救了出来。

河南新乡的夜晚,从晚上7点就已经开始了。由于停电,水面黑乎乎一片,底下是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出现的汽车顶,冲锋舟的螺旋桨一旦打到,对艇上的人来说就是灾难。但在这时,被困的村里又传来求救信息,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在自家房顶上,已经两天两夜没吃过饭了。

像这个老人他是刚盖的房子,一楼还没有安门窗,二楼上面也非常简易,我在船上远远地一看,这根本不具备生活的条件,得赶紧救人。老人就站在二楼上望着我们,你一看这老人的表情,你就从心里面有一种心痛的感觉,因为实在太虚弱了。

老人看到我们,浑身颤抖,加上身上也湿了,就是那种突然有了希望的感觉,我们救了他,他也不说自己已经饿了两天了,直到去救了他的邻居,邻居问他,你这几天怎么过的,老人才说,『我一口水没喝,一点东西没吃。』

任永亮的救援队是有东西吃的。为了保证能量,他给每个队员的救生衣兜里都塞了两根火腿肠,一罐红牛。我们的队员一听老人说的,马上把这些拿出来给他,结果老人不停地拒绝说『不行不行你们吃』。

最后那罐红牛,老人临下船,硬塞回了任永亮的队员手里。

这样的老人,只是前线千万受灾群众之一。任永亮的救援队,作为前往灾区的上百支救援队之一,成为政府救援力量之外的有力补充。在灾难中,这样的事情每一刻都在发生。而将受灾群众和救援队连接到一起的力量之一,正是后方提供的准确及时的救援信息。

潍坊先锋应急救援促进中心在救援现场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郑州和新乡的雨断断续续还在下,按照天气预报,彻底放晴或许要等到7月30号。但即便是放晴,村庄和城市中的水也不会立即消退,许多人依然无法回到家园。

但也有好消息,到了7月25日,唐科发现,抗汛互助信息共享服务小程序上,求救的信息数量正在减少。在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救援下,越来越多的人已成功获救,那个老人当天晚上登上了救援者的冲锋舟,已经在亲戚家吃上了热饭;那个孩子也通过救援队的车,送往了当地的医院。至于孕妇,已经在当地志愿者的帮助下,转院到了市里的医院。还有想尽办法发出信号的郑红丽,她的求救信息让全村人都得到了救援,已于23号下午5点脱险。在一种朴素的情感中,人们守望相助,正试着从水里重新站起来。

实际上,在小程序里,除了我要求助外,唐科还设计了另一项与之对应的重要功能——提供帮助,点开之后,能填写避难场所位置、联系电话,和可提供帮助的说明。

伴随着求救信息减少,提供帮助的信息正在大量增加。

这些人里,有电焊工,双证焊工、氩弧、气割,灾情有需要请联系我,我想为家乡出份力;有退伍军人,可提供救援用的拖鞋雨靴,矿泉水面包,一辆SUV,两名退伍军人;有的自己动手,今天凌晨蒸的120个左右的花卷馒头,希望找到对接;还有的腾出了自家的房子,本人在新乡市有一套3室2厅的房子,可接待外地小型抗洪救灾救援队和志愿者,本人全家非常欢迎支援新乡、参加抗洪救灾的恩人入住。

就连一线的救援队也在使用这个系统,现有汽油皮艇30多艘,救援人员300多人,卫辉市需要转移的人员,请速度联系,总部在新乡市二中,卫辉的朋友抓紧。落款是一名蓝天救援队队长。

也只有在这些时候,你才会感觉到,暴雨哪怕摧毁电力、淹没网络、中断手机信号、瘫痪共享单车、让人们成为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但依旧不会真正孤独。因为依靠着一个人想要帮助他人的愿望,人与人连接到一起。

卓明负责人郝南也早已意识到灾难中人与人连接的重要。从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卓明几乎参与了中国所有大型灾难的救援。他们所承担的,是进行灾害信息和资源对接、促进救灾效率的工作,简单来说,也就是连接前方与后方。

这个意外诞生的抗汛互助信息共享服务小程序,郝南认可它的价值,在灾情研判中,他们参考小程序中的求助数据。灾难中的信息不对等的鸿沟,正在通过这样的信息连接而消弭。

在这场救援行动中,政府是绝对的主力。根据7月26日河南省第五场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的数据,目前已经累计避险93.38万人,转移安置147.08万人。

对民间救援团体来说,这样的信息就更加重要。截至25日,卓明已经发布了5份灾情简讯,最新的数据显示,有139支报备的救援队伍,共2227人已经到达河南灾区前线,完成救援任务232次,转移群众29000余人。

前一天,随着求救信息数量的降低,志愿者李威龙休息了一天。他给之前回访过的一个被洪水围困的女生发短信,对方告诉他,已经脱险。他很高兴。正是在两天前,水灾最严重的时候,那个女生给他发短信,我每天都生活在流离失所的恐惧中。

本来他的工作早已结束,但还是一直安慰她。到了凌晨,女生终于不那么害怕了,跟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也保持电量,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