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的破局样本:长城汽车凭什么让全球用户安心?
当长城汽车的“森林生态”整装出海,中国技术开始反向赋能世界车企,市场所看到的,不仅是长城汽车全球化的进阶之路,更是中国智造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身份重塑。
作者|沐晴、编辑|孤鸽
上世纪90年代,一位年仅26岁、出身军人家庭的保定青年魏建军,接下了一家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
凭借着对市场敏锐的洞察,魏建军开始推动这家乡镇企业向整车制造业转型,聚集皮卡和SUV领域。35年后,长城汽车已经逐步发展成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自主汽车品牌之一,拥有哈弗、魏牌、欧拉、坦克、长城炮、长城灵魂摩托六大品牌、足迹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超1500万。
甚至巴西总统卢拉在华访问期间,还专门体验了长城汽车全新高山等车型,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谁能想到,这家扎根保定、造车已有30余载的中国车企,在喧嚣的商业世界里,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笨拙”的真诚与执著。如今,这份坚持迎来了更多的回响,长城汽车“生态出海”的战略正从蓝图变为现实,它正在用底层技术自主,打造中国汽车的全球竞争力。
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
当新能源浪潮来临之后,汽车行业面临的安全挑战已经从传统的被动安全,延伸到了一个更为复杂、多维度的体系,电池安全隐患、智能驾驶的“信任鸿沟”、网络安全的数据隐私、供应链压力传导下的质量问题等,用户享受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对智能汽车也存在着安全焦虑。
对长城造车而言,安全是底线。谁能解决“让驾驶者安心”的问题,谁就能赢得新能源时代的信任门票。
正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所说,汽车产业关乎生命安全,绝非一日之功。作为车企,必须将产品质量安全视为生命线,要用建设百年基业的信念来经营企业,不能为了一时的销量而忽视甚至牺牲质量,我们要做难而正确的事儿。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长城汽车正用扎实的技术积累和体系化能力,回应“安全”这一时代命题。
一方面,是长城汽车极致安全验证的体系化能力。
驾驶车辆在发生碰撞后,驾驶者发生受伤的时间有多久?这个答案是,只有0.1秒,甚至比眨眼还快。
不考虑投入产出比的情况下,长城在国内打造了亚洲最大的碰撞安全实验室等测试矩阵,这个实验室总投资5.1亿元,面积5.7万平米,相当于10多个标准的足球场地,长城还采购了价值1个亿的34个假人,模拟真人在受伤时的情况。
长城汽车假人撞击测试
据了解,为捕捉每一丝安全隐患,这0.1秒被无限拆解放大。碰撞车辆的上方两台可以每秒捕捉4000帧的高速相机,将这极限的时间定格拆解成数百个画面;周围遍布了一圈360度的照明灯排,清晰可见发生碰撞时车辆产生的每一丝轨迹;下方透明的地坑,也可以看穿底盘最隐蔽的损伤。从自动刹车后发生的二次碰撞、车辆被撞后发生翻滚,到高速公路撞击护栏等,所有的真实事故场景都在此复现验证。
众所周知,安全没有侥幸,虽然验证只是产品正式上市前的一环,但却至关重要,它是为了让每一位消费者在真正开车上路时,都能够安心。正如魏建军所强调:“安全是设计出来的,碰撞试验只是验证长城的安全。”
如若说,封闭的安全实验室内是用假人模拟生死瞬间,那么保定徐水工厂的整车试验场,则是人类驾驶员握着方向盘的真实反馈。在这里,每一辆车都要经历最严苛的“实战考验”。
徐水工厂实况检验
甚至长城汽车掌舵人魏建军,也时常化身“试车员”,在测试场上狂飙,挑战极端路况。
长城汽车徐水试验场占地面积约114万平方米,相当于160个标准足球场,建有高速环道、动态广场、测试山、城市广场、操纵性路等13个功能模块,涵盖100余种典型特征路面,道路总里程达50公里,几乎复刻了各种复杂路况。其中,全长3280米的操纵性路是安全测试的核心战场之一。它可以干湿路面切换,在急弯、S弯、连续弯道等多种高难度路况下,进行转向、加速、制动等极限性能测试。
另一方面,是长城在全场景方面的体验革新。早于2011年,长城就开始布局智能辅助驾驶。如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完成了三次迭代,新一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Coffee Pilot Ultra,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不需要依赖高精地图,即可实现城区、高速、乡村等全场景高阶辅助驾驶。
这套系统拥有远超人类感知的能力,可以精准识别150米外的红绿灯,还可以捕捉到肉眼难以注意到的包括锥形桶、水马、三角警示牌等路障。这也意味着,它可以像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稳重,懂路况、知风险、会判断、能共情。
在安全上不遗余力的投入,早已深深刻入长城的基因里,成为它坚定的造车信条。这份“安全”,不是单点的突破,而是由上下游整条产业链协同共筑、近10万员工默默托举的成果。
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的样本
这两年,汽车行业有多卷?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降价车型多达227款,超过了2023年的148款,是2022年的2.4倍。到了今年前7个月,降价车型已经达到了106款。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如今消费者都可以随手“薅一把羊毛”了。
这场“内卷”早已不止于终端市场,价格压力向产业链上游传导,向供应商发降价邮件,行业生态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国家层面正通过多项政策强化规范。
当行业在“卷价格”“卷营销”中陷入内耗,长城汽车却选择了一条更“重”也更长期的路径——卷能力、卷体系、卷信任。
通过持续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长城汽车为用户打造出“技术安心”基因的产品。
在燃油车领域,变速器、发动机和底盘是汽车核心“三大件”。其中,变速器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此前,国内车企长期依赖采埃孚、爱信等外资供应商,尤其在高端AT(自动变速器)和DCT(双离合变速器)领域。
为了打破技术垄断,长城汽车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布局自主技术研发,建立专门的变速器生产实验室。目前,长城汽车已自主开发7DCT、横置9DCT、纵置9AT及9HAT等变速器,是国内首个推出横置9DCT、并唯一掌握纵置9AT/9HAT自主研发技术的整车企业。
变速器生产线
随着新能源时代的来临,长城汽车经历短暂转型阵痛后迅速发力,依托自身多年的技术储备,展现出超强的适应能力:市场需要什么,就可以做出什么。如今长城已形成“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的技术路线。
但更为关键的是,在电池、电机、电驱逐步取代传统“三大件”的背景下,长城持续深化垂直整合,核心系统全栈自研。蜂巢能源不仅为其5大品牌提供电池供应,更获得了奇瑞、东风等多家车企订单,如今已跻身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
这些产业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森林生态体系,以河北保定为起点,辐射至全球各地。从泰国罗勇工厂到巴西工厂,长城汽车带出去的并非只是一个整车产品,而是一套涵盖研、产、供、销、服的完整产业链。
泰国罗勇工厂
如今,长城的技术输出已迈出关键一步,发动机技术已经向海外出口,未来自研变速器也会成为新的盈利点。而长城旗下的模具产品,已远销欧洲、亚州、南北美州等汽车发达地区,客户遍布20多个国家,为宝马、奔驰、劳斯莱斯等国际车企提供产品和服务,出口业务占总业务量比重超60%,真正实现了从“产品出海”到“标准出海”的跃迁。
当长城汽车的“森林生态”整装出海,中国技术开始反向赋能世界车企,市场所看到的,不仅是长城汽车全球化的进阶之路,更是中国智造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身份重塑。
一家车企,改变半个城
长城走过的这35年,背后都是长城人“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积累。
在距离保定长城技术中心4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以清代直隶总督衙署为依托设立的博物馆——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博物馆内,在一座古树的掩映下,甬道正中矗立着一座四柱三顶的“公生明”牌坊,牌坊北面刻有“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16个大字的训诫,这些文字穿越几百年风雨,如今化为了长城汽车价值观里的“廉信”二字,融入企业运营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公生明”牌坊
比戒律更动人的是长城汽车所展现出来的烟火气和人文关怀。近十万员工组成了长城森林生态体系最深的根系,而长城对“人”的尊重与投资,也藏在了一日三餐的热乎气儿里。
在长城技术中心,一座可以容纳9000人就餐的餐厅,从清晨6点到凌晨12点全时间段开放。深夜加班的员工,可以在这里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再来一个保定特色驴肉火烧,那一口,不只是果腹,更是疲惫中的治愈。
菜品丰富,价格低廉,不用点开外卖APP纠结“吃什么”,不用忍受配送超时和口味翻车,更不必为每月餐费精打细算。这样的福利,让千千万万的打工人都羡慕哭了。
长城汽车员工食堂
当“35岁危机”成为职场隐痛,“降本增效”演变为人员优化的时候,长城汽车选择逆势而行。2025年初,长城汽车豪掷40亿元,为研发、制造、销售等一线员工发放年终奖金,值得注意的是,这笔奖金从不“画饼拖延”,多年以来坚持准时在春节前发放,让员工揣着真金白银回家过年。
与此同时,长城汽车推出“35+计划”,拆除年龄门槛,这一举措更在全网引发强烈共鸣,不少35岁以上的打工人都为此心动并投了简历。
而更深层次的变化,是长城汽车带动了周围的发展。其总部所在的保定南城区,已不是以往的面貌,昔日的农田与村庄,变成了如今的高楼林立、道路通达,发展成了具有现代化城市风貌的城区。
更值得称道的是,以长城技术中心为核心,一座集工作、生活、教育、居住于一体的“3公里活力生态圈”已悄然成型。
在这里,员工住着爱情地产打造的改善型住房,子女可进入从幼儿园到高中一体化的“爱和城教育体系”,周末去以“汽车+商业”为特色的“爱情广场”逛街,闲暇时还可以到长城体系旗下的兴芮旅游度假区游玩,度过美好的周末时光。
长城汽车员工运动会
这种“一人在长城,全家有依靠”的模式,让制造业岗位成为了体面、稳定、有希望的职业。正因如此,“在长城上班”已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就业标杆,甚至衍生出一句广为流传的调侃:“长城赚钱,长城花!”
回顾长城汽车造车35载,长城的森林生态体系从不是冰冷冷的产业链条,而是由“人”孕育、因“人”生长的生命系统,他们既是坚守岗位的员工,也是千千万万的用户之一。当这份以人为核心的生态走向全球的时候,它所支撑的,不仅是中国制造的出海,也是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最坚实底气。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