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特斯拉Model Y偷偷“长个儿”,会更好卖吗?

2025年8月22日 文/ 苏唐 编辑/ 孤鸽

车型如何改款才能最快提升销量?答案很简单:加长。

早在1999年,奥迪就在国内引入加长轴距的A6(C5),后续国产的A6L(C6)更是一炮而红,彻底打开了长轴车的潘多拉魔盒。此后,“L”成为各大车企车型改款换代的优先选项,长轴距车型也逐步在这片土地枝繁叶茂。

这不,新能源巨头特斯拉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之中,正式推出了自家的第一款加长车型。

8月19日,特斯拉中国官网上线Model Y L车型,起售价33.9万元,较长续航全轮驱动版Model Y贵约2.5万元。

对比标轴版本Model Y,新车长度增加179mm,轴距增加150mm至3040mm,超过自家大哥Model X,座位数也增加至6个。据官网显示,当前下订车辆预计可于今年9月交付。

然而30万级别新能源6/7座SUV领域的竞争近来已进入白热化,近期上市的理想i8、乐道L90、问界M8等,无不是新车型的有力竞争对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新能源市场,特斯拉正在试图通过挤进新的细分领域“再次伟大”。

这一次,它还能如愿成为一条鲶鱼吗?

加长——一种中国式的车辆改造方式

时钟向前拨转至1999年,中国车市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奥迪A6(C5)的出现掀起了车型加长的序幕。

彼时公务用车是车市中的主流,政企用户对汽车的后排空间有着极高的要求。奥迪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需求,在海外版基础上将A6轴距加长90mm至2850mm。

不同于早期某些自主品牌生硬拼接的加长方式,奥迪通过拉长B柱至C柱区域,既保留了设计的协调感,又打造出宽裕的后排腿部空间,这种“整体加长”技术为后续车型树立了标杆。

2005年,A6L(C6)再加长100mm轴距至2945mm时,奥迪A6L已然坐稳了“官车”的宝座,C6一代车型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成为中国豪华车市场当之无愧的王者。

1999年引入国内的C5奥迪A6

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快速腾飞,大量家庭用户开始进入汽车消费市场。作为家庭第一辆车,后排承载着多人出行的需求,与公务出行市场类似,空间和舒适性同样是国人衡量车辆好坏的重要评判标准。

奥迪的成功让其他豪华品牌看到了中国市场对大空间的青睐。2006年,面对奥迪A6L的强势统治,华晨宝马推出了轴距加长140mm的5系Li(E60),其轴距首次突破3米大关,达到3028mm。

市场也给予了积极回应,国产5系Li上市首年销量同比增长47%,成功将宝马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份额从此前的15%提升至22%。

时间来到2010年,北京奔驰也加入了加长阵营,推出轴距加长140mm的E级长轴版(W212)。它采用与宝马相同的后门加长方案,但更侧重于营造“行政级”的豪华氛围。

通过优化座椅角度、增加后排遮阳帘等配置,奔驰E级长轴版至2015年换代前,其市场份额稳定在18%左右,与奥迪、宝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L(均为现款车型)

除了BBA,凯迪拉克、英菲尼迪、讴歌、捷豹等二线豪华品牌也不甘落后,相继跟进推出自家的加长版本车型,虽然影响力无法与三家一线豪华品牌相提并论,但均在一段时期内提振了品牌的销量。

豪华品牌的加长浪潮也带动了合资品牌的跟进:大众迈腾、雪佛兰迈锐宝、标志508……越来越多的轿车在国内换代之际都会或多或少将车型轴距加长作为新款车型的一大卖点,令车辆体型逐渐膨胀。

很难想象,当今一款A级轿车的体格已经比10年前的B级车、20年前的C级车还要壮硕。

不仅是轿车,随着SUV车型在国内的兴起,加长的战场也延伸到了这一领域。2010年上海大众推出轴距加长80mm的途观,以2684mm轴距成为首款国产加长SUV。

此后,更多SUV车型加入加长行列。无论豪华品牌亦或普通品牌,奥迪Q5、奔驰GLC、宝马X5、路虎极光、起亚索兰托、福特锐界……车型加长后的市场表现促使更多车企乐此不疲地推出一款又一款的长轴车。

谁也不会预料到,当年奥迪通过加长A6在公务车市场撕开的一道小口,已演变为席卷全行业的浪潮。这种由消费需求驱动的产品进化,悄然改变了汽车工业的行为逻辑。

如今特斯拉的加入,则更像是新能源车领域在加长轴距这一本土化改造上的又一座纪念碑。

Model Y加长背后:竞争加剧 销量承压

事实上,业内关于Model Y六座版的传言已久。去年9月份,路透社就曾报道称,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底开始在中国生产Model Y的六座版本,以弥补其车型换代太慢导致的吸引力下降。

然而特斯拉为何选择在此刻推出长轴距版Model Y?观察今年以来的销量数据不难发现,这与品牌当前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市场格局密切相关。

特斯拉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全球交付量为72.08万辆,同比下滑13%。在强劲增长的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特斯拉的销量大跌33%。中国市场中特斯拉的表现也不算理想。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系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批发量为36.4万辆,同比下滑14.6%;零售量为26.3万辆,同比下滑5.4%。

图源:乘联会

销量承压之下,特斯拉选择在Model Y L上补齐舒适性短板和空间不足,切入30-40万元级别家庭六座SUV市场,打开新细分领域空间的意图不难理解。

但这一领域的竞争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仅最近一个月,就有多款同级别车型密集上市。7月25日,问界M8纯电版开启预售,预售价37.8万元起,轴距3105mm,提供五座及六座布局。据鸿蒙智行消息,问界M8纯电版8小时小订突破1万台。

7月29日,理想汽车发布了六座纯电SUV理想i8,由最初的Pro、Max和Ultra三个版本调整为MAX单一配置,并增加少量选装,最终定价33.98万元。据理想汽车CEO李想透露,该车型小订用户已突破3万大关,并将于8月20日开启全国交付。

上:问界M8 / 下:理想i8

紧随其后,7月31日,乐道L90正式上市,六座版整车购买方案起售价26.58万元,电池租用方案17.98万元起;七座版整车购买方案售价27.18万元起,电池租用方案18.58万元。据官方数据显示,该车型上市仅10天就实现了超过4000辆的交付量。

除上述上市的车型外,市场上还有多款同级六座SUV产品,包括领克900、深蓝S09等。面对大量同价位段竞品车型的“围追堵截”,特斯拉Model Y L能否在这一红海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仍未可知。

上:领克900 / 下:深蓝S09

有分析认为,在目前的新能源SUV市场上,各方比拼的关键已不再局限于车辆参数,而是对用户不同使用场景的洞察和把握,未来六座SUV市场的竞争或将更加聚焦空间利用率和补能效率。

特斯拉需要向意向购买者证明其加长版本车型的第三排实用性能够与乐道L90、问界M8等以空间为卖点车型“分庭抗礼”。而自主品牌则需加快超充网络建设,以缩小与特斯拉在补能方面的差距。

此外,智能驾驶的本地化适配情况(比如FSD在华的落地进度)也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市场竞争的关键。

新能源车市场突围之战,迫在眉睫

实际上,为应对市场挑战,今年以来,特斯拉动作频频,旗下新品除了刚上市的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和Model Y L,还有一款待入市的“廉价版”Model Y。

在今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今年底前推出的“平价汽车”会是Model Y的一个新版本,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生产。

从互联网上曝光的伪装车视频来看,廉价版Model Y大概率是通过对现款Model Y的配置进行精简而来,算上新发布的6座版Model Y,特斯拉在Model Y车型上已经像中国新势力品牌一样设置了中杯、大杯、超大杯的多元产品体系。

这种同一款产品的差异化策略,无疑可以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但同时也会面临更多的竞争。

这场由轴距加长引发的市场博弈,早已不是简单的尺寸竞赛——理想汽车用家庭场景化配置筑起护城河,问界靠着华为生态持续吸引科技爱好者,就连乐道这样的新面孔,也能凭借精准的定价策略在十天内卷走4000份订单。

特斯拉曾经凭借单一爆款横扫市场的日子正在远去,就像当年Model 3用极简主义颠覆行业一样,如今中国市场正用“空间内卷”反向重塑全球汽车产品规则。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当上海超级工厂的机械臂开始为不同轴距的底盘切换焊接程序时,一个更残酷也更精彩的未来已然展开:在这里,没有永远的领航者,只有不断被用户需求改写的竞争版图。

特斯拉工程副总裁拉尔斯·莫拉维在7月27日举行的客户与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目前特斯拉面临汽车主业挑战,受产品线老化影响,全球销量下滑,尤其在加州市场已连续七个季度萎缩。自动驾驶、Robotaxi、Optimus人形机器人和Semi电动卡车项目均处于重要阶段,尽管战略实施伴随重大风险,但企业始终在推进大胆决策。”

我们不知道加长Model Y的轴距是否可以算作莫拉维口中的“大胆决策”。但已知的是,一切创新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Model 3和Model Y这样的全球走量车型支撑,对于特斯拉的“基本盘”,品牌下一步将迈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