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过万,吃50元一碗的酸奶过分吗?
一个普通的周末,忙碌了一周的都市白领Evelyn与朋友将下午茶约在了一家素白装修的甜品店中。不同于以往精致小巧的切件蛋糕,这次的餐桌上赫然摆放着两份色彩清新、配料丰富的谷物酸奶碗,二人不断地拨弄角度、调整灯光——最终,酸奶碗以她们满意的形态被手机定格于取景框内。
酸奶碗,顾名思义,是以碗为容器,盛放酸奶及其他配料的新型网红零食。这样一份以酸奶为基底,搭配水果、麦片的产品,平均售价50元左右,远超大众印象中普通酸奶的市场价格。
从竖口瓶装到敞口碗装,容器的改变也带来了酸奶质地的变化。虽然不同品牌的酸奶碗在质地与风味上各有差异,但从整体上来说,酸奶碗中的酸奶更为浓稠,可以轻易地“托”住顶部的水果等装饰,同时也更富咀嚼感。在视觉与用餐仪式上,酸奶碗的确有了可以身价翻倍的理由。
先天流量体质
即便之前没有刻意搜索,你也大概率收到过酸奶碗的相关推送。截至今年6月初,小红书上酸奶碗的相关笔记量从2月底的4.8万条激增近14倍,达71万条。抖音上仅酸奶碗一个话题的播放量就达到20亿次。
其中最先走红的一类是酸奶碗的制作视频。画面中,博主将液态的希腊酸奶倒入纱布,再放入特定的塑料容器中悬吊过滤,这个过程被称为“去除乳清”。数小时之后再次展开纱布,得到的是一块极其浓稠、形似奶酪的膏状物,这便是制作酸奶碗最基础的原料。
将过滤后的酸奶挖入碗中后,博主会用勺子等工具进行搅拌,浓稠的酸奶常常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有明显阻力的质感,同时表面也会留下搅拌过程中产生的道道纹路。在可可粉、抹茶粉等有色粉末的加入与搅拌下,酸奶基底会改变颜色,接着用麦片、坚果进行摆盘,并淋上蜂蜜或果酱完成最后的收尾。
视频通常还配有高质量的收音,能清晰地捕捉到勺子刮擦碗壁、刀具切割水果以及谷物颗粒洒落的声音,让观众获得听觉上的享受,即人们通常所说的ASMR(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突出的浏览数据实现了有效的消费转化,为相关商品吸引了强势的购买力人群。在淘宝平台上,多数博主使用的酸奶过滤器均价在20元左右,月销量最高的产品超过6万个,其他多数链接也保持在月销1万个以上。
如果使用这种纯物理作用的过滤器,酸奶的最终质地会与过滤时间呈相关性。一般情况下,冷藏12至24小时,酸奶会维持在较为适口的状态。但如果放置冰箱48小时甚至更久,酸奶中的乳清将会流失过多,变得过于浓稠,难以下咽,“干噎酸奶”的调侃说法也由此而来。
2024年底,“干噎酸奶”的测评视频在网络爆火。众多博主将镜头对准质地堪比石膏的酸奶,挖起满满一勺塞进嘴里,费力地吞咽。滑稽的表情、夸张的演绎在病毒式的娱乐传播下迅速出圈,“喉咙长出腹肌”“脖子抻出二里地”等相关评论也受到了广泛讨论。
膏状质地的酸奶碗多次席卷互联网,在线下门店还难觅其踪时,就已通过充分的线上宣传而深入人心。这种先声夺人的流量优势,为其在后续餐饮市场的出色表现埋下了种子,同时也注定了它备受争议的“腥风血雨”体质。
“天价”的背后
夏天是酸奶碗最畅销的季节,这股风潮不仅吸引了消费者,也让众多连锁品牌纷纷入场,希望在这个新兴赛道分一杯羹。
中式酪饮品牌宝珠奶酪迅速跟进了这一趋势,推出了数款酸奶碗拓展菜单品类,定价集中在28-36元间,相比杯装常规饮品的价格上浮了5元左右。
知名健康餐饮品牌Wagas(沃歌斯)也推出了轻盈酸奶系列,48元的价格符合品牌对准高净值人群的定价策略,并将“花青素”“藻蓝蛋白”等成分编入产品名,始终维持着品牌注重新鲜、健康与营养均衡的调性。
除了成熟的连锁品牌不断开拓新的版图,独立酸奶碗品牌也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中崭露头角。创立于2024年的LUNABERRi莓莓露乐将首店选址于上海南京西路商圈,产品价格在48-58元间,最高甚至达到108元,在网上一度以“天价”“昂贵”而走红。
酸奶碗动辄半百的价格似乎并未考虑中产以下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因此常被打上“白人八宝粥”“中产智商税”的标签,然而,抛开表面争议,其高昂价格的背后实则是原料到运营一整套的产品运作。
与传统流质酸奶不同,酸奶碗的核心基底通常选用希腊过滤酸奶,每300克发酵乳才能浓缩出100克质地醇厚的希腊酸奶。此外,配料的选用更偏向于小众冷门的超级食物,巴西莓、奇亚籽、大麦若叶粉……多数采用了进口原料或有机认证。这些成分不仅单价高,且保质期较短、仓储要求严苛,带动着相关费用成倍增长。
由于酸奶碗年轻化、时尚化的消费人群画像,大多品牌扎根于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门店的租金水平常年居于全国高位。在一些细节方面,酸奶碗的盛放容器与视觉设计同样不容忽视,许多品牌选用的是可降解的环保包装,极简、健康却不乏高级感,在方方面面将价格推上了高位。
走向货架,走进生活
在CBD的精致门店里,一杯酸奶碗的价格常常令人望而却步。但与此同时,固体酸奶似乎察觉到了大众消费的热情,正以一种更亲民、更便携的姿态,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从线下超市到线上生鲜平台,诸如和润“干噎酸奶”、盒马“希腊式干噎酸奶”等新品零食迅速铺开,因其超高的话题量进入推荐热榜。网络中也布满不同产品的横向测评,引发了又一轮的打卡与购买热潮。这不禁让人思考,固体酸奶是否能从小众零食走向成熟的零售流水线,真真正正地进入普罗大众的生活?
事实上,酸奶以膏状固体的形态受到人们青睐,并非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事。在新疆、西藏等地,“酸奶疙瘩”作为一种传统乳制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质地坚硬,便于携带和保存,曾是游牧民族的重要食物。这一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小吃,在演员迪丽热巴的推荐下进入大众视野,随着电视节目的播出受到了广泛关注。
另一款酸奶甜品“酸奶粽子”也在近期的社交媒体中翻红。酸奶和粽子,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食物在碗中混合,最后撒上果酱与坚果碎。细看之下,除了糯米粽的加入外,其他制作程序可以说是与酸奶碗如出一辙。
如果说,“酸奶疙瘩”和“酸奶粽子”更多的是依托地域传统与明星效应昙花一现,那么近年来紫光园“奶皮子酸奶”这类产品的持续走红,则更清晰地指向了固体酸奶产品化、零售化的趋势。
紫光园是北京的老字号餐饮品牌,门店大多扎根于市井之间,常分布在居民区的菜场与集市附近,自带一种朴实的烟火感。然而,在“奶皮子酸奶”上线后,紫光园的门前突然有年轻人排起了长队,印有品牌Logo的包装袋甚至进入高铁站与列车车厢,成为外地旅客归途必买的伴手礼,被戏称为“新一代老北京特产”。
虽然我们无法预言酸奶碗的未来走向,但当热度散去,它或许会脱下“网红”的外衣,成为集体记忆里“时代的眼泪”,也可能会成为一种常驻食品,以更加亲民的价格出现在每家每户的餐桌上。
这个被流量眷顾的“幸运儿”收获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在巨大的声浪中,我们发现,酸奶碗存在的本质意义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轻盈且愉悦的治愈可能。食物的意义本就如此,它们的命运大可交给时间与味蕾共同裁决。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