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扫地机的,都想要造车了?
一觉醒来,连追觅也要造车了。
8月28日,扫地机器人品牌追觅科技官宣要“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其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将对标布加迪威龙,预计于2027年正式亮相。
追觅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家居清洁领域的科技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苏州,曾是小米生态链成员,其核心产品线包括智能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和智能洗地机等。
自2017年进入小米生态链以来,追觅陆续为小米代工了多款扫地机器人机型,包括1C、1T、2C、免洗Pro、全能扫拖、全能扫拖1S等热销型号,并迅速成为小米扫地机器人中出货量最大的代工品牌。
2019年5月份,追觅正式推出自有品牌Dreame,开始脱离小米生态链,并采取重仓线上的打法,通过在抖音平台与KOL合作推广,换取快速增长。据奥维云网、IDC数据显示,2024年,追觅在全球扫地机器人行业中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在洗地机行业中,追觅的销售额仅次于科沃斯。
如今,从消费家电中的细分市场清洁家电,再到智能电动汽车,追觅汽车不跨步则已,一跨步就来了个大的。
这到底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还是头脑一热的冲动选择?
追觅选择摸着“石头”过河
谁给了追觅这么大的勇气?
答案或许是它的前辈——石头科技。后者与追觅同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出身,同样也是以扫地机器人业务起家。
2022年初,媒体曝出石头科技创始人兼CEO昌敬的造车项目洛轲汽车,已在2021年末完成1亿美元融资,领投方是腾讯集团。2023年8月,石头科技发布首款也是目前该品牌唯一一款车型:极石01,共有6座和7座两个版本,上市起售价分别为34.9万元和35.99万元。
或许在追觅看来,同样都是做扫地机器人起家的,石头科技能造车,自己当然也能。
逻辑上是没什么问题,但前提是,石头科技造车本身得是一个正确答案。
2014年7月份成立的石头科技,仅2个月后就获得小米投资,并顺势纳入小米生态链的版图之中,为小米代工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凭借激光雷达和路径规划等功能,以及1699元的售价,实现了上市即大卖。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石头科技90%的营收都来自于小米。
次年,石头科技推出了自有品牌扫地机器人,定位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迈出了脱离小米的第一步。
2020年,石头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股价一飞冲天,并于次年达到顶点的1494.99元,仅次于茅台,市值也逼近千亿关口,业界赋予其“扫地茅”的名号。同时,石头科技自有品牌收入占比高达98.8%,基本完成了“去小米化”。
然而,如今石头科技的市值仅余556.75亿元,是巅峰时期的一半。最关键的转折点,就是造车。
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在接受《人物》访谈时提到,“2020年,(石头科技上市后)好像攀登到了人生巅峰了。”他表示,需要另外一个梦想来支撑他的驱动力和目标感。
于是,2021年1月,昌敬成立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亲自挂帅,开启造车之路,产品由洛轲智能和北汽制造联合打造,首款车型为中大型智能豪华SUV。
在热爱越野的昌敬看来,自己为旗下第一款车型找到了一条彼时新能源市场上还算蓝海的赛道——全地形豪华SUV。
但在市场看来,同时具备路虎卫士的设计风格、理想L8的动力配置,以及行业首发“车载马桶”的极石01,再搭配一个做扫地机器人起家的背景故事和35万元的起售价格,怎么看都有些过于魔幻了。
后果也是惨烈的,上市三个月后,极石01累计销量还不到1000辆。虽然后来极石01成功推动产品出海,但今年以来,极石01在销量实现七连涨的前提下,其7月销量也不过1316辆而已。
而自发布以来,极石汽车全球累计交付量为13809辆,甚至不如其他新势力车企一个月的销量。
从各个方面看,极石01都可以说是一款失败的车,失败到都无法让行业对它的产品力有个公允的判断——因为压根就没有人关注。
现在,追觅要和石头科技踏上一样的旅程,它能走得更顺吗?
追觅是否真想造车?
目前我们并不知道追觅造车的初衷:到底是与石头科技一样,为了勇攀下一个高峰,还是仅仅把造车作为为企业引流和“抬咖”的手段?
但无论是哪一个目标,追觅的如意算盘都有可能打错了地方。
追觅官方声称,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将对标布加迪威龙。后者作为世界顶级超跑车的典范,其SuperSport车型更是被誉为世界速度之王,曾以431公里/时的惊人时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款汽车搭载了一个强大的8.0升W16四涡轮增压引擎,能够输出高达1200hp的最大马力,售价约合人民币1200万元。
而根据企查查信息,今年1月,追觅造车主体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才刚刚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亿元,总部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通过天空翱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持股80%。
一个刚成立不到1年的公司,怎么有底气第一款车就能对标世界豪车榜上的顶尖车型?
在追觅汽车公布的全员信中这样写道:“我们不做‘从0到1’的冒险者,而是站在中国制造巨人肩上。无数中国企业已用十年血汗,铸就了全球最成熟的电动汽车供应链和技术生态;而我们,要做一场‘全局最优’的征程:用正确的产品、正确的战略、正确的节奏,把中国智造推向世界高端市场。”
一句话概括就是,追觅计划通过整合供应链的方式,推出自己的第一台车型。
这个目标能实现吗?理论上没有问题。毕竟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强的电动汽车供应链,只要企业舍得砸钱,像组装电脑一样“攒”出一辆车,几乎是手到擒来。
从这个角度看,或许真正启发追觅的不止石头科技,还有小米。
去年以来,小米SU7与小米YU7接连大爆,虽然也曾因外观设计引起争议,但在保时捷官方“心有灵犀”的礼貌点评,以及其所提供的强大情绪价值面前,很快得以消解。
在追觅的视角里,小米既吃到了设计红利,又用实力得到了消费者的真金白银的认可,不可不谓是一条成功路径。
那么,自己做一台同样追求疾速,且“形似神不似”的国产布加迪威龙,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问题在于,现在的追觅也好,当年的极石也罢,它们都不像小米一样,是个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知名品牌。
客观的看,单就极石01的配置与定位而言,如果它的出品方是传统车企或新势力头部品牌,在当年那个节点,它其实是有着鲜明爆款潜质的车型。
但消费者再认可石头科技在扫地机器人市场里的领先地位,也不会把这种品牌认知,自动脑补到八竿子也打不着,且价格还要贵出百倍的电动汽车之上。
昌敬可能压根没有想过,极石01这种毫无品牌积淀,一上来就瞄准专业户外越野玩家的车型,恰恰是这类用户最唯恐避之不及的产品。
而宣称要做全球最快电车的追觅,又如何凭空让一个普通用户,面对现实世界里几乎实现不了的极限速度,来产生对于品牌与产品的信任呢?
但话又说回来了,有没有一种可能,追觅造车只是想要打造一个“形象工程”?
“抬杠”或许才是关键目的
小米汽车从官宣到发布后成为爆款,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不仅打破了股价的“封印”,还抬升了小米品牌多年来一直苦心探索的高端形象,连带着小米手机及米家IOT业务也实现全量增长。
小米亲身示范了造车的魔力,或许这才是吸引追觅下场造车的关键。而其之所以把目标定的如此“不切实际”,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电车,大概率就不是一款量产车,既然不是一款量产车,那么追觅也就不需要担心电耗问题,不需要担心智能水平、不需要考虑销售网络的建立和库存管理的规律,只要把车的硬件和参数堆满,再投放进入赛道跑出一个差不多的成绩,那么追觅的造车计划,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毕竟,汽车工业发展这么多年,“快”既是一个绝对值,也是一个相对值,只要追觅为其加上足够多的定语,那么自然也就能量身打造出一段独属于其的“传奇”。
剩下的事,就是用这款定位“吉祥物”的车,来给自己的品牌加成,从而卖出更多的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智能洗地机和高速吹风机了。
追觅也可以借此营销,自己是扫地机器人赛道里唯一真正下过赛道的品牌,从而一举拉开与其它竞品的差距。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比起正儿八经给用户做一款有冰箱也有马桶的全地形豪华SUV,再苦哈哈地拿到市场上去跟别家“拼刺刀”的极石,追觅的段位可要高出太多了。
不过,综合石头科技被极石拖累的表现来看,追觅的算盘依然有崩盘的风险。
今年4月,昌敬突然清空了所有社交媒体内容。联系上此前他通过减持石头科技股票套现近9亿元的事情,许多用户的第一反应是,昌敬跑了。
尽管极石方面很快辟谣“创始人跑路”和“企业倒闭”传言,但外界对于石头科技经营状况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石头科技销售费用暴涨144%至21.65亿元,其中广告推广费就高达15亿,直接导致公司毛利率从53.8%暴跌至44.6%,净利率更是腰斩。
而追觅自己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在今年3月举行的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原本定位清洁家电企业的追觅,宣布将进入全品类高端智能家电市场。
看上去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21年,追觅曾一度是“具身智能股”的代表——那一年,追觅发布了仿生四足机器狗Eame One,将业务延伸至高精尖的机器人领域。
然而,随着追觅旗下负责人形机器人业务的高管喻超离职,追觅的通用机器人产品不仅没有进一步市场化,反而在具身智能真正出圈的2024年里,几乎毫无水花。
从“具身智能股”回到“家电股”,追觅已经实实在在地掉了一回咖位。
此前,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曾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放话:“谁现在进入家电行业,在战略上已经输了。”在他看来,家电行业竞争已经高度饱和,新玩家想要存活下来,极其艰难。
而追觅如今大举进入全品类家电领域,更像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避险之举,目的是尽可能地把家电业务的主业,留在竞争激烈的牌桌上。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追觅如今又迫切官宣造车的动机与答案,已经基本呼之欲出。
而尊重与祝福,或许是此刻对于追觅而言,最好的反馈。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