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降20万,年轻人也买得起路虎了
曾经加价才能买到的“煤老板标配”,如今在终端最高可降超20万元,打出的口号是“你的第一台揽胜”。
在豪华车市场整体承压的大背景下,从奥迪到奔驰,从沃尔沃到凯迪拉克,几乎所有一线、二线豪华品牌都在不同程度上放下了曾经的“身段”。昔日的“高高在上”,如今在价格战的裹挟下,逐渐放低姿态。
高端品牌不再只是身份标签,而是被重新拉回到理性的消费讨论中:配置、空间、服务,甚至养车成本,都开始被拿来与自主品牌、新势力对比。
在社交媒体,许多人调侃:“路虎终于跌到了自己买得起的区间”,既带着戏谑,也道出一种现实。
路虎野“打骨折”了
今年的金九银十才刚开始,豪华车圈就先炸开了锅:中年男人最爱的路虎,直接打了“骨折价”,某些地区的终端店甚至最高可直降超25万元。要知道,过去买路虎揽胜极光,不仅得准备五六十万的预算,有时候还要加价才能提车。如今行情大变,价格硬生生被拦腰砍。
近日,揽胜RANGE ROVER公众号发布了一张海报:揽胜极光L开启限时折扣。其中,SE驭光尊耀版限时售价23.98万元,HSE凝光限定版售价26.98万元。而它们原本的厂商指导价分别是42.98万元和47.58万元,降幅分别达到19万和20.6万。
官方海报更是“放下身段”,直接喊出了“你的第一台揽胜”的口号。这明显不是在讨好传统的煤老板或成功人士,而是剑指那些更多流向新能源阵营的年轻用户。
放在整个豪华车市场里,44%-48%的折扣力度可谓“史无前例”。更甚的是,这还只是“基础骨折价”,消费者还能叠加置换补贴、金融优惠,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的补贴,等于说价格还能继续往下探。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次优惠的车型基本都是2024款,更多的是经销商的清库存行为。全国多地的捷豹路虎门店也证实了这一点:揽胜极光普遍能给到20万元以上的折扣,还能叠加置换补贴。
事实上,捷豹路虎旗下其他车型的促销力度也不小。比如发现运动2025款249PS探享特别版,指导价39.99万元,但经销商报价只要20.9万元,相当于一辆中配国产新能源SUV的价格。捷豹XFL、捷豹E-PACE等车型同样也有不同程度的折扣。
这已经不是捷豹路虎第一次降价了。今年5月,捷豹XFL就曾大幅降价,部分地区裸车甚至不到15万元。到了7月,揽胜极光官方又下调指导价,最高降幅5万元,调整后区间在39.8万至55.2万元。
而此次直降20万元,力度之大更像是一次放血清仓。
盒子豪华车风光不再
曾几何时,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
2010年,捷豹路虎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两年后,它就和奇瑞成立了合资公司——奇瑞捷豹路虎,进一步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步伐。路虎揽胜极光是在2011年以进口车引入的,凭借独特的外观设计、英伦豪华的格调和越野血统,它迅速走红,当时的售价动辄50万元以上,高配版甚至超过65万元。
“煤老板座驾”“成功男士标配”等称号由此而来,成为中年成功人士的身份标签。
2015年,路虎揽胜极光实现国产化,售价区间下探至37.58万至53.98万元,但热度依旧不减,甚至一度需要加价才能提车。2017年,奇瑞捷豹路虎迎来了在中国的巅峰时刻——年销量高达14.6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占到全球销量的近四分之一。中国市场也由此成为捷豹路虎全球最重要的单一市场。
为了进一步迎合中国消费者,奇瑞捷豹路虎在2019年专门推出了加长轴距的揽胜极光L,也就是这次打骨折促销的车型。相比第一代车型,揽胜极光L在空间和豪华度上全面升级,不仅加长了轴距、扩充了后备箱容积,座舱的科技感也有所提升,搭载了大尺寸中控大屏、HUD等智能配置。
然而,专供车型也未能扭转销量下滑的趋势。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捷豹路虎在华销量仅13.44万辆,同比下降17.4%,2023年再度下滑至10.64万辆。进入2025年,销量更是徘徊在月销千辆的低谷,产能利用率不足10%。捷豹路虎销量持续下跌的背后,主要源于两大核心因素:其一,电动化转型缓慢,未能跟上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在国产新能源车的激烈竞争中失势;其二,产品设计与智能化体验缺乏差异化吸引力,加之终端价格体系波动,持续削弱其豪华品牌定位。
销量的崩塌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去年,捷豹路虎的库存系数一度达到2.55(行业健康水平为0.8-1.2),成为豪华车阵营中库存最高的品牌之一。大量滞销车让经销商苦不堪言,不少门店被迫关停或“跑路”。
销量下滑直接拖累了财报表现。2025年8月9日,捷豹路虎发布2026财年一季度(2025年4月至6月)财报,全球营收66亿英镑,同比下滑9%;税前利润3.51亿英镑,同比腰斩49%。该财季全球批售销量为8.7万辆。一直以来,中国都是捷豹路虎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对捷豹路虎的整体业绩有着重要影响。在2023财年和2024财年一季度,中国市场销量达2.6万辆,同比增长40%,甚至推动了该季度全球零售销量增长29%,营收同比增长57%,税前盈利4.35亿英镑,自由现金流创历史同期纪录达4.51亿英镑。
不过,本季度捷豹路虎暂未公布中国市场数据。但业内人士猜测,这一举动或意味着其面临着较大压力。
更雪上加霜的是,捷豹路虎饱受质量问题困扰。发动机故障几乎成为“家族通病”。此前,路虎发现神行车主普遍投诉水泵损坏、异响、冷却液泄漏甚至熄火。今年3月,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不得不发起大规模召回,原因正是发动机问题。长期的质量口碑阴影,加剧了消费者的流失。
捷豹路虎的困境,并不是孤例。整个合资豪华车市场都在经历一场“地震”,销量下滑和价格大幅跳水已成常态。
2025年开年至今,已有超过200款豪华车型卷入价格战:雷克萨斯NX 350h终端成交价直接探底至25.88万元、凯迪拉克XT5降至24.9万元、奥迪Q5L降至27.3万元、宝马5系跌破29万元、奔驰A级探底至15万元区间……这些曾经象征身份的品牌,如今纷纷打起价格战,试图守住份额。
对于捷豹路虎而言,这样的行情更加紧迫。BBA尚且能凭借丰富的产品矩阵和品牌号召力支撑,而二线豪华品牌们,只能通过大幅度打折来博取关注。
押注“Freelander神行者”能救捷豹路虎吗?
捷豹路虎之所以打出“你的第一台揽胜”口号,显然盯上的是新能源品牌用户——那些原本可能选择小米、理想、蔚来的年轻消费者。
问题在于,年轻人真的会因为“降价20万”就买单吗?恐怕并不简单。
捷豹路虎真正的挑战,在于新能源的崛起。蔚来、理想、小鹏、问界等国产品牌的产品力直击用户核心需求:更大的空间、更先进的智能化体验、更友好的补能体系,以及远低于豪华品牌的购车成本。
在这些新玩家的直面冲击下,不仅是捷豹路虎,连BBA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区别只在于,BBA还能靠“豪华品牌惯性”保持体量,而捷豹路虎的护城河太窄,难以抵挡洪流。
换句话说,捷豹路虎不只是被“价格战”拖下水,更是被新能源品牌“碾压”。
面对困境,捷豹路虎选择与奇瑞深化合作,推出全新电动品牌“Freelander神行者”。2024年6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约定由奇瑞捷豹路虎生产电动车型,并使用“Freelander神行者”的品牌名。新车型将基于奇瑞的纯电平台开发,计划于2026年底在常熟工厂投产,并率先面向中国市场。
作为路虎品牌历史上最成功的车型之一,神行者曾是欧洲城市SUV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以亲民价格和卓越公路适应性获得超85万的销量,在中国市场同样积累了深厚的情感认同。如今,捷豹路虎选择以它来叩响纯电市场的大门。
从时间节点来看,这是捷豹路虎的“背水一战”。新品牌的定位,是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直接回应。捷豹路虎试图借助奇瑞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积累,加速自身的转型。
但这是一场豪赌,神行者是否能拯救捷豹路虎仍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合作的首款车要到2026年才上市,而彼时中国新能源市场格局可能已再度重塑,市场竞争会更加惨烈,留给后来者的机会并不多。
更重要的是,神行者虽然背靠捷豹路虎,但其豪华光环已经褪色,新品牌如何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高端新能源的形象,是一大难题。而且奇瑞捷豹路虎此前的渠道体系已被削弱,用户对其质量口碑也心存疑,要想在新能源品牌林立的市场里重建信任并不容易。
如果“Freelander神行者”能够成功打入新能源市场,它不仅能成为捷豹路虎在华销量的支撑点,也能为其积累电动化转型经验。但如果市场反应冷淡,则可能成为最后的败笔,加速捷豹路虎在中国的衰落。
从昔日“煤老板标配”的身份象征,到今天不得不依靠“骨折价”清库存,捷豹路虎的转折令人唏嘘。曾经以豪华与越野血统立足的它,如今正面临新能源冲击、体系失衡和市场信任危机的多重夹击。
豪华车的价值逻辑已经改变。对于捷豹路虎而言,未来的关键不再是如何守住豪华车阵地,而是能否借助“Freelander神行者”完成新能源时代的跃迁。2026年,可能将成为它在中国市场的“生死考”。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