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养小狗这件大事
今年夏天,平安北京的领养犬页面火了。不像传统的公文告示那么生硬,页面上对小狗描述十分生动有趣:体重过百的是「胖得后脑勺都平了」;瘦脸的是「一款非常有特色的车座子」;活泼的是「一点边界感没有,正处于人嫌狗不待见的月份」……这些文案尤其想要写明小狗的性格:有胆小的,但「只要你坐下,就会慢慢过来贴着你坐」;有缺乏关怀的,「一牵出来就跟个大耗子似的,在地上次楞次楞地乱窜」;还有一些小狗很有个性,「只能它找你玩可以,你找它玩不行。」
每只待领养小狗都获得了将近百字的鲜明「狗设」小传。这些文案迅速流传开来,文案背后的老赵也浮现在公众眼前。
老赵本名赵隆,今年37岁,在位于北京七里渠的公安局犬类留检所做志愿者。每周三,他驱车40公里来到北京的西北五环外,花将近一天的时间和留检所内的犬只接触,再写出这些长长的描述。写完这些,往往就到了当天后半夜。文案火了,老赵和留检所的大家都很高兴,每周五的开放日多了很多年轻人的身影,不少小狗接连被领养出去。
我在8月初见到了老赵。与他笔下那些暖心的文案不同,老赵说起话来快速、简洁,还经常「泼冷水」。老赵说,自己可能有些冷酷。领养活动可以是一件「有爱」的事,但人依旧是主体。也因此,判断一只狗是否适合被人领养时,他最看重的永远是「是否具有攻击性」。他也充分理解人们心中的领养排序,人喜欢漂亮的、年纪小的、品种的、健康的小狗,这没有问题。在他看来,这是现代社会的优胜劣汰,和几百万年大自然里发生的演化本质是一个东西。
其实多读几条文案,大概就能品出些老赵的深意。犬只领养由北京犬只管理留检所主办,没有品相、年龄的保证,一些还是长期流浪在外的小土狗、串串狗。文案并不会避讳这些,老赵甚至会强调这些小狗的风险:狗可能是流浪的、受了伤,不会听人指令,甚至情绪也不一定稳定。
这些长长的文案像是一种预防针——要想领走小狗,必须完全清醒,要付得起潜在的看护费用,更要有足够的包容心与耐心。人们都喜欢看美好又温馨的画面,但真实的养宠生活要复杂得多,人类要付出包容新的家庭成员的努力,而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努力和爱会以另一种形式回报回来,小狗的陪伴、信任与爱,也同样珍贵。
「狗没有选择权。」在聊天过程中,老赵几次提及这句话。在养宠关系中,人类始终掌握着更多权力,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为所欲为。让更多人更负责任地养狗,或许才是老赵透过为小狗写领养文案这件小事,真正想要传递的深意。
以下是老赵的讲述:
文|李雨凝
编辑|槐杨
图|(除特殊标注外)受访者提供
1
五月份,关于领养小狗的帖子火了,对留检所来说,流浪狗领养问题再次得到关注,是长久不受重视以来一次应得的曝光。很多人在关于文案的帖子下评论,说这背后一定是个有爱的工作人员。很惭愧,我不是留检所的工作人员,我养狗,做过产品经理,后来开了淘宝店,卖一些狗粮,算是宠物行业从业者,但也只是个普通群众,最多算是个沟通的桥梁。
在今年5月火起来之前,知道留检所这么一个地方的人无非两种,一种是关注流浪狗救助的,另一种是自己家狗进去过的——留检所是公安局下属的单位,基本功能就是收容和管理。这些被治安大队带来的狗里面,大部分是在街上被当成流浪狗被民警和工作人员看到,或者群众报警后抓捕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是家里养的小狗跑出来丢了,还有一小部分,是被主人主动弃养送到派出所或者留检所的。
2023年夏天,我也是因为想看看领养,才了解到了留检所这条渠道。那时领养流程和现在不一样,没有对狗的介绍,参观需要预约,也不让带手机进去,仅在工作日开放。留检所在网上被大家形容为「进去就死定了;过几天就安乐了;里面有虐待打狗的,甚至「狗咬狗,狗吃狗」,形容得非常邪乎,绘声绘色的,但没有任何一张照片,偷拍的也没有。
实地看过后,我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这里有严格明确的分类管理,每只狗一个笼子,小型犬为了安全,甚至是隔一个笼子放一只,上面标记着它们来的时间、性别、是否绝育,还有带特殊备注的,比如凶、病、弃养等,环境甚至比一些普通的寄养机构还整洁,而且水和狗粮管够。特别是大型犬领养区,那些狗不仅看起来没有伤病,而且大多都很漂亮,可能平时自己遛狗都不一定能遇到。这让我挺惊讶的,回来后,我就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说了我看到的情况。
没想到这个帖子发出来后,好几个人私信我,说自己的狗被带走了,想问问我去的时候有没有见到,看看能不能再「领养」出来。后来问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大家自行确认,我每次去留检所,就会专门记一下「上新」的狗的特征,一个个看过去,出来后再复盘写笔记,经常一来就是半天。这些狗里有无主的,也有上面我说的那种被抓过来的,那段时间里,好几个人通过我的帖子「再次领养」回了自家的狗。我时间上相对自由,自始至终,看狗、找狗对我来说都不是麻烦事。但对别人来说不一定,加上留检所那时也不公布照片,两边有很大的信息差。在这个过程里,我还能帮到别人,就是一件有很大成就感的事。
最后,我自己没领养上,却把每周来留检所这件事坚持了下来。到了去年下半年,一些民警都已经认识我了,有人还知道我就是网上总发帖子的「老赵」,他们也觉得这是好事,毕竟是宣传了领养,有时候看到一周领养数量挂零,留检所也很可惜。留检所还为我专门批了申请,允许我带手机进去给狗拍照,用来比对走失狗的特征。今年3月,留检所把之前的线上办证领养程序翻了出来,以此为基础推出了更完善的版本。正好我有写笔记的经验,就参与了撰写文案的环节,这就是来龙去脉。
也有人说,看这个介绍,一定是个年轻人写的。实际上我今年37岁,不算年轻。我不希望大家把基层工作人员「妖魔化」,就拿留检所来说,我能接触到的各位,大家都是真心喜欢这份工作的,善待它们,由衷地希望它们能有好的去处。
另一面,我觉得这个活儿二十多岁的人可能还真干不了。喜欢狗和去判断一只狗是否适合领养是两回事,年轻人也不一定有足够的经验。留检所里狗的数量很多,但每周能进入到待领养「池子」的,数量有限,可能之前也有持续积攒的待领养的其他小狗,那判断一条狗能否进入领养的范围,就需要经验加上认真筛选。
作为曾经的产品经理,我知道怎么写文案能更吸引人,外观、品种,性格,怎么表述让更多的人爱看。但这不是领养的重点。人对狗的需求非常多元,有人喜欢可爱的,有人喜欢安静躺在脚边、千万别扒拉我的,这只是人和狗的特点,而不是给他们下判断、打低分的理由。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挑选标准,那最基础的、甚至是唯一的,一定是这只狗不能攻击人。
周三是我每周去留检所熟悉狗,给它们写领养文案的日子。一般在我到之前,留检所的工作人员都会大概先筛一遍,挑出来一些有很大可能被领养走的狗:比如一看就很漂亮的,或者很乖的。等到了留检所,按照我的「考察」方法,和每只狗,我都会争取至少相处30分钟。从我站到笼子前打招呼,这个考察就开始了:首先,我会看看它对人拿着牵引绳靠近是什么反应。那种摇着尾巴对着你叫的,没什么事,但如果是有犹豫或者往后缩的,就要注意一下,这种有可能是应激了。
老赵为小狗们拍摄的照片
大概是因为我身上有狗味儿,一般没有我牵不出来的狗。真遇到我搞不定的,我也会喊饲养员帮忙,他们天天喂狗,会跟狗更熟一些。到目前为止,我俩都牵不出来的只有一只,后来好像是退回去了,咱不回避这些问题。这就是没办法的事:无论长得可爱不可爱,连天天喂它的人都无法把它带出来的话,这只狗就是无法进入社会的,未来也只能带来无穷的隐患。
至于能牵出来的狗,我就带它往外走,走到旁边的大路上,我就拿着绳子往马路牙子上一坐,也不跟狗有任何沟通,就让它们自己缓,适应笼外的生活。这是判断一只狗大概性格的重要时间。我希望大家理解,狗在笼子里的时候,展现的并不是它的真实性格。可以代入想象一下,如果你被关在一个巨大的移动怪兽中,去了好几个没见过的地方,之后又长期在一个封闭且有很多同胞叫唤的环境下——特别是一些长期流浪的小型犬,你不精神高度紧绷才不正常,对陌生人最好的态度可能就是回避了。
等狗从笼里那种非正常状态缓一点了,我会摸摸狗,看看它对亲密接触的容忍程度。互动几分钟后,我就会说一些简单的指令,尝试推倒它,能侧躺或者露出肚皮,就是没问题的。我也会检查一下牙口,很多我都是直接上手掰,也是看它有没有攻击性。
在文案中,我会着重描述狗的内在,也就是它的性格和精神状态。我见过那种小狗,见人就激动叫唤,套上绳就一直挣扎,这种一看就是之前饲养环境出了大问题,才形成了这么拧巴的性格。还有说一两次就能听懂口令的,但一到要回笼子的时候就不愿意。但它也不会呲牙翻脸,最后也是好好在笼子里呆着。这种是非常聪明的狗,也很渴望互动和沟通,如果回不到原来的家,那也希望能介绍给喜欢和狗狗大量互动的人领养,满足双方的情感诉求。为狗匹配到合适的主人,这也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大家都开心才好。
现在一些人会在乎一只狗亲不亲人,但这属于狗的性格,有那种稍微给点反应就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朝人扭大腚的狗,也有「i狗」、「淡狗」。有人就喜欢这种淡狗,而且很大可能性,跟你不亲,它没准跟某个人亲。所以我们要求领养必须到现场,且牵出来双方互相熟悉一下,看看眼缘,而不是在网上直接预订,这是非常不负责的行为。一个人想要领养,就一定要清楚狗的性格是怎么样的,跟你自己贴不贴合,如果不贴合,那你能不能包容它。了解内在之后,我们再讨论随行、定点大小便这些习惯,这都是后天可以改变的。
唯一的硬性前提就只有小狗不能有「攻击性」。虽然我们在做一个很「有爱」的领养小狗的事儿,但在我看来,人永远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让领养人存在明显的受伤隐患,这是底线。
老赵为小狗们制作的领养信息图文左右滑动查看
2
自从5月份文案走红之后,来留检所领养的人确实变多了,待领养积压的情况也好了很多,我记得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领养成功20多只。
最容易领养的狗无非满足几个因素:年龄小、品种小众、漂亮、亲人,叠加越多领养越快。比如年纪小的狗,哪怕是串串,只要沾一点好看或者亲人,都很热门。最近有两只可爱的串串,胖乎乎的,网友们叫它们「大面包」和「小面包」,这种就领养得快。
至于稀有品种,比如惠比特、可卡布,养起来有面子,领养得也快;往下可能是性格或者品相很好的大众品种犬,柯基、比熊、法斗之类,泰迪不算,泰迪太多了;再下一档,就是讨人喜欢的小型犬、小土狗,剩下的就到了难一点的范围,但起码在留检所,只要到了领养区的小狗,就不会被「下架」,工作人员会一直照顾它们到领养成功为止。
我注意到,大型犬领养区域的最后一个笼位,永远都是年老色衰的土狗、串串,就是领养无望的那种类型。大家谁也没明说过,但应该是工作人员觉得这样的小狗很可怜,才把它们放到了待领养的队伍里。所以最后的这个位置,显而易见,就是知道会一直住下去才放它们进来。这样的机会是珍贵的,我在的这几年,不管是被领养还是安度晚年,这个「养老位」更换的次数好像只有3、4次。
这些待领养的狗里,我比较在意的是那些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狗,特别是好看的品种狗。有人可能会觉得我功利,但就是因为有价值,这些狗更容易被转卖或者繁育,遭遇不幸的概率比普通狗大得多。
大家可以仔细想想,这就是一个一本万利的生意:来留检所领养几乎零成本,就办一个狗证就可以,遇到好看的品种狗就是捡便宜。哪怕之后不养了,也可以转手给别人。最近的小型犬里有一只雪纳瑞,看品相至少应该在四五千元以上。按照现在的领养规则,除了1000元办狗证,领养小型犬几乎没有门槛,几乎算是先到先得,我这几周每周五基本都会专门去一趟,就是希望能防止这些狗被动机不纯的人领养走。
相比之下,大型犬的情况会复杂一些,之前经常是一个月都领养不了两三只。难领养并不都是狗本身的问题,城市管理规定的因素占一大半:留检所本身对领养要求不高,必须做的只有办正规狗证这一条,但这意味着领养家庭必须符合《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
根据这个规定,在北京,肩高不超过35厘米的是小型犬,可以在城区养,登记常住地址即可;超过35厘米的会统一划分为大型犬,不能养在城区,必须常住地址是五环外带院子的住址才行——别墅,或者农村小院儿,这就大大缩窄了可领养的家庭的范围。在我看来,这条规则完全不合理,它已经存在长达20多年,期间无数人反馈,但为何一直没有变动过,这就不得而知了。
很多看过我写的东西的人应该都记得一只边牧,3岁,「惊人美貌」,它就是我作为大型犬审核人的第一个负责对象。这只狗漂亮到什么程度呢?毛发浓厚、体态匀称,还是个小短脸,用美容师原话说,见到的第一眼,就想带回家「当儿媳妇儿」。不夸张地讲,这可能是很多人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看的边牧了,更何况还没绝育。
能看出来,这只狗在原主人家应该是富养的,但没什么交流和培养,就是那种为了面子而养的狗。之前关于领养的帖子里,我也提过有人养狗是为了面子,把大狗放在郊区的院子里,几个月才去看一次。我很担心它会不会第二次落入相同甚至更差的困境,主动向留检所申请,一定要帮它做审核。
这只边牧开放领养后,一个小姑娘来申请了。我和她打过几次电话,问了她好多问题,回答有几处明显前后不一致,我当时就有点不安,但她很快又专门打来给我道歉,也解释了很多,说自己刚才在上班,到后台接的电话,脑子有点转不过来。但我还是有些不放心,后续专门挑了一天,没跟她打招呼,直接开车40公里,去了她登记的住址。果不其然,地址也有些问题,我找了很久才找到。
到了这个时候,我确实生气,不打算接着往下沟通了。但等我真正见到她和她妈妈,看到她们干净整洁的家里那只比格后,我想要再试试。最后那天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之前沟通的问题也解开了。现在,我觉得把狗交给她,让它享受一下普通狗的生活乐趣,在平凡而快乐的家庭中度过一生,是非常好的选择。
大型犬很多是品种犬,而农村大型犬的狗证只要三五十块钱。这就变成了人来一趟,就有机会带走一只60斤朝上、甚至100多斤的狗。这意味着人是可以拿来吃肉的。1000块办张狗证吃小狗的几斤肉不划算,但50块换100斤肉,这完全是有可能的。所以,留检所对大型犬的领养,也会更慎重。
但也必须承认,领养小狗这件事上就是会有个体差异,也谈不上什么待领养的平均等待时长,比如小型犬里有一只波士顿,长得跟法斗有点像,但躯体更矫健一些,算小众品种,经济价值高。我在网上发过,大家都说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人领,在留检所呆了有半年多,发了领养信息之后又过了两三个月,终于被领走了,基于领养人的保密规则,我也不知道它最后去了哪里,希望它正在快乐地撒欢吧。
至于那些有行为缺陷的狗,我觉得既不适合也不建议新手饲养——勉强尝试只会让双方都陷入困境,甚至引发危险。毕竟谁都不是全能的,在能力范围内做出选择,才能真正成就好事。
我见过很多可怜的狗,有那种病魔缠身已无回天之力的六七岁的中年狗,也有那种不知道在外面流浪多久的狗,我白天好不容易诱导着给它拍了几张能看的照片,晚上回家一看,哪一张眼里都没有光。但无论它们的最终命运如何,我都不会太为之所动,只是尽可能客观地描述事实,它们是鲜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会有属于它的英雄出现。我不能每只狗都要去插手,不然我做不了今天这样的工作。
老赵在留检所拍下的狗狗
3
社交媒体上,我叫「路飞的后院儿老赵」,路飞是我们家之前养的一只金毛,死的时候年龄是9岁半,它的离开也是促使我去留检所的最初原因。
最开始,路飞只是偶尔不舒服,比如某一天咳嗽了,或者某一天不想动,这对大狗来说很正常,何况它还不瘦。大概是2022年6月份,路飞一个月里可能有一两天都站不起来,我们用之前的经验喂了药,但也没什么好转。等我们带它去医院拍了片子才知道,是癌症,一个血管肉瘤,还有一个长在脾脏里。路飞做了摘除肿瘤手术,可又没有了造血功能,最后那段时间,它体内总在缓慢渗血,我们带它去输过两次血,但依旧不见好转,甚至出现了溶血的症状。
2023年1月7日,路飞死于癌症。它是我和我媳妇还不认识的时候,我媳妇在狗市上花几百块买的,想要找兄弟姐妹无从谈起,路飞不曾绝育,但也没有后代。
其实最后那段时间,我一直在纠结,想要去克隆路飞,这对我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延续。我那时接触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开销大概在20万左右。路飞的最后一晚,我还在想要不要取一些表层的活性细胞。但我媳妇不同意,她在道德上过不去,说我要是这么做,她就和我离婚。最后还是尊重了她的意见,夜里火化完,第二天睡醒我就病了。
其实到现在,我还后悔没做克隆。即使去做克隆,我也只是希望再养育一个路飞的兄弟、后代,从来没有希望完全复制另一个它。而且我们会一起收养它的母亲,那只克隆用比格犬。
有些人对这个感到不理解或者排斥,没关系,就像之前讲的,世界是非常多元化的,就像我,在领养方面可能大家觉得很不错,但涉及到克隆,可能会让人觉得不齿,这很正常,这才是真实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的情感。
有统计数据表明,金毛平均寿命10岁半,65%的死亡原因都和肿瘤有关。有的犬舍会对狗做癌症筛查,所以我看了很多知名犬舍,打算买两只金毛,期望它们能活得时间长一些。但路飞走了几个月后,我从救助小院领回了大毛和小毛,一个被车撞碎盆骨,被好心人捡到做了手术,3年来一直辗转于救助小院;另一只6岁,眼睛基本看不见了。领养它们的原因很简单:我媳妇儿曾经想去这家救助小院做义工帮忙,所以有他们的小红书账号。偶然间发现里面有一只狗(小毛)比较像路飞,我们就去看了,到了以后发现旁边还跟着另一只金毛(大毛),它也有一部分像路飞,所以就把它俩一起领养了。
现在很多人会提「领养代替购买」,我虽然也在做这件事,但我的态度还是中立的。其实我们大概心里都知道,之所以出现好领养和不好领养的情况,原因不就是大家一定还是会区别对待吗?我们也无法剥夺其他人想要从头去养育一只全新的宠物的权利,人的需求也是应该被直视的。
「领养代替购买」是一个口号,一个处在道德金字塔顶端的概念,能做到固然好,但它不应该成为绑架人的理由。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养宠的家庭,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去接触一只符合他们期望的宠物,这是非常合理的,甚至也是对宠物的尊重。这也是我坚持把性格放进领养文案里详细描述的原因,我希望最后增加的不光是领养数量,更是准确领养的数量。说到底,人是更高级别的动物,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在养宠这件事上,就是一个单向选择的过程。我们提要求,我们去找适合要求的小狗,这是我们作为人能做到的事情。反过来,要求没有那么多选择权的小狗去适应你,这是不合适的。
老赵、妻子和大毛、小毛
4
最近,我能感觉到,领养文案的热度已经降了下来,但每周的领养数量大概是之前的两倍,这种状态我很喜欢。现在每周三先去看狗,回来后连夜编辑文案到两三点,这样可以争取周四上线,能给周五来领养的人差不多一天左右的时间提前参考。周三这个时间也是留检所的大家一起商量的,给一天的提前量,尽可能多看一些狗,再早的话,可能会有更多小狗错过一周,会很可惜。
按照我的感受,最高质量的领养人一般是家里养过狗,但狗因为各种原因去世了。他们对爱犬的爱延续到它们的同胞身上,所以选择来这里领养,这也是过去来了以后领养比例最高的一类人。现在,可能因为是在小红书上发的帖子,这批热度带来的有意向的领养人大多比较年轻,女生也多,他们可能没什么经验,但初衷基本都是好的。
和他们接触这些天,我也在尝试着放下一些刻板印象。之前网上很多人会说年轻小姑娘不一定养得好狗,可漂亮边牧的主人就是刚实习的小姑娘。还有骑摩托来看领养的年轻人,还是骑仿赛的,看起来可能没那么稳重和可靠,但我看到的两位这样的女孩,他们都把领养回去的狗养得很好。
「总体来说,我并不太担心这些小狗的领养问题。留检所位置在北京五环外,开放日是每周五,小型犬狗证一张1000块,办下来也不算便宜,大型犬又对住址有要求,我们也都要审核,加上这些条件,领养门槛并不低。刚才也说到品种狗更容易被领养,我也关心小土狗、小串串,但大家就是这么去选择的,这没什么逻辑,优胜劣汰就是最基本的逻辑。」
话是这么说,但即便选择了当旁观者,对于一些特殊的生命个体,我还是没有办法完全平等对待。
老赵拍下的留检所内一角
今年6月,留检所来了一只4个月大的杰克罗素梗,据原主人说是神经炎瘫痪,所以弃养在了这里。我看到的时候,它还可以走路,但右前腿只能像海龟一样划,后腿似乎也没太大力气。刚到所里的时候,不知道是饿了还是食量大,每顿都把自己吃成小皮球。它平时也跟普通的小奶狗一样,对所有人充满好奇,除了吃睡玩,就是吃睡玩,看见人就开心得很。我猜,它应该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太好。所里没能力医治它,但肯定是吃喝不愁,不管这辈子是长是短,留检所管定了。
但才4个月大的小狗,应该值得一些机会的。在领养文案里,我写下了「拜托了」,也专门发了帖子。后来,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职场女性接纳了它,不开众筹,也不博眼球,只是想好好去照顾它。她带它去看病,我们也一直在沟通。
如今,这只小狗有了名字叫「橡皮」,经过很多次治疗后,它已正常行走,偶尔能看到右腿还是比较无力,但作为一个正常小狗吃喝玩乐都没问题了,它的力气大得很,主人给我发的视频里,它不是在蹦跳就是在撕东西。
我也在留检所见过一只老边牧,它去年11月来到留检所,刚来的时候非常好看。它的腿有问题,站立都有困难,但我们给它洗完澡,它就会努力走干净的路,是只讲究也体面的老狗,后来我能发图了,第一时间就把它放在了主图。
最开始,一位有豪宅的好心人申请了它,本来我们都很开心它要去享福了,但流程最后,对方改变了主意。那时它的腿的问题又严重了。对于边牧这样聪明的狗,它的情感可以轻易从眼神对视中获得。在你每周都来看它,发现它不光身体,连心态也每况愈下的时候,哪怕是中立的我,也难以不去想它。
所以在系统上线以后,我第一时间就把它放上去了。很多人想众筹或者捐款,我一一拒绝了,感谢大家的好意,但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办法,既不可持续,也没有考虑到狗后续的问题,治好了然后呢?只能去救助小院了。我希望它能真正回到家庭中。直到我后台出现了这么一条消息:「我们之前捡过一个老年流浪边牧,养在自家公司的院子里。后来因为医疗事故,麻药注射过量死了。我一直很自责,因为这个还起诉了那个医生和医院。昨天偶然看到那个照片,跟我们之前的狗好像,就想着试试能不能接回来照顾,也弥补一下心里的亏欠。」
这让我想到了我家另一只狗,小白。小白是我下楼丢垃圾时候看到的,有个系死了的垃圾袋一直在动,一打开,是一窝4只还没睁眼的小狗,小白就在其中。之后,我们养大了4只小狗,也找到了狗妈妈,又为它们一起找了领养。但狗妈妈在领走当晚就跑了出来。那段时间我和我媳妇儿每天下班后就开车过去找,找了两个多星期都没找到,最后,我们只好放弃了寻找。这件事已经过去了10年,但依旧是我人生最大的愧疚之一。我想,就是这一家了。
现在,老边牧的名字叫郝有财,新家有几百米的房子和院子,有自己的领地,有随叫随到的零食,有想发脾气就发脾气的肆无忌惮,甚至还有一只几个月的小迷妹。而这一切,原本都是它大哥郝有钱的。郝有财无疑是幸运的。可我觉得郝先生和刘小姐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终于可以放下了。
图源电影《狗狗心事》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