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7正面迎战苹果
9月27日,小米新一代17系列正式开售。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小米17全系销量打破国产手机首日销量及销售额记录,其中50%销量由高端机型17 Pro Max贡献,小米逐步提高品牌形象的举措初见成效。
一周前,iPhone 17系列正式发售,根据知名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的披露,iPhone 17系列首周激活量相比上一代增长超过47%,创下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的新纪录,其中高端机型iPhone 17 Pro Max同比增长超过150%,销量占比达到42%。
小米跳过16推出17系列,目标很明显,就是直接对标iPhone 17。雷军本人对此也毫不避讳,“小米手机这一代的产品力是跨代升级的,非常炸裂。跟iPhone 17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发布会上他37次提到苹果,足见小米对标苹果的决心。
这次小米拿出了怎样的技术、创新来对标苹果?iPhone 17系列有什么重头戏?在消费疲软的当下,消费者究竟为什么买新手机?小米的对标能有效果吗?
小米17系列
1、芯片和影像
小米17系列依然是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采用第三代3nm工艺,根据媒体SPEC 2017的芯片测试成绩来看,这一代高通芯片相比上一代提升20%左右,算是比较中规中矩的提升。
反观苹果iPhone 17系列搭载的芯片A19和A19 Pro芯片,提升巨大。通过全新的小核设计和GPU设计,苹果新一代手机芯片A19 Pro在游戏性能(光追)和AI性能上甚至实现了50%的增长。(极客湾测试)
当然,小米17系列的芯片依然是世界领先的水平。尤其是小米对这一代手机的温度控制做的非常严格。例如在游戏中,小米17可以比iPhone 17更流畅的同时,温度更低,消费者玩的时候不至于那么烫手。
在影像环节,小米依然是和徕卡合作,在阴天、夜晚或者对自然风景的拍摄,相比iPhone会有更丰富的色彩,更符合普通消费者的喜好。例如下图中在阴雨天气下的拍摄,苹果会更还原现实中的色彩(有一点灰蒙蒙的感觉),小米在徕卡的加持下会更吸睛一些。
左中:小米,右:iPhone
在苹果一直引以为傲的人像摄影领域,小米也一直在发力。小米17系列会根据AI的判断自动选择不同的美颜模式,例如“原生美颜”或“水润美颜”。例如下图,iPhone非常诚实地还原了阴雨天的背景以及人脸的阴影,小米则是对人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饰。
不过许多女性消费者似乎还是喜欢iPhone系列的出片,“反正都要修图,让手机修图肯定不如自己修”,一位微博网友这么评论到。
2、续航和充电
小米17 Pro Max首次搭载了一块7500mAh的超大电池(iPhone 17 Pro Max电池只有4823mAh)。根据极客湾的测试,小米17 Pro Max的续航达到11小时5分钟,比iPhone 17 Pro Max的续航高了接近2个小时。
据另一位知名数码博主小白测评的测试,小米17 Pro Max的续航比上一代旗舰小米15 Ultra的续航高了24%左右,属于所有品牌中最好的表现,消费者完全不用担心续航的问题。
小米17 Pro Max支持100W闪充,根据博主测试,1小时3分即可充满,30分钟可充入74%的电量,就算是临时充电也可以没有电量焦虑。
3、本次最大的亮点:背屏
虽然国产安卓厂商之前已经出过带有背屏的手机,但是讨论量和关注度还是远不及这次小米做的手机背屏——“妙享背屏”。
小米介绍,这块背屏可以显示动态壁纸、AI动态宠物,还可以显示重要通知,例如预定航班的航班号,打车显示车牌号,外卖显示配送进度等等。
当然,后置屏幕带来的好处还有一个,就是可以使用后置相机自拍,毕竟后置相机比前置相机好了不止一个层级。例如下图中前置拍照和后置拍照的对比,后置自拍的清晰度、噪点的控制、皮肤的细腻程度提升了太多,对于女性消费者是非常友好了。
这次小米17 Pro系列还做了个非常有意思的手机壳,可以把背屏当做一个迷你掌上游戏机来玩。当然299的价格似乎也不算便宜。
关于这个背屏的讨论,从普通消费者到专业工程师都有较大的分歧。
有不少消费者认为毫无实用价值,根据科技媒体对电商平台评价的统计,小米17系列的差评中,34%都是说“背屏功能很少用,感觉有点鸡肋”。有业内人士认为,手机背屏难以长期存在,下一代手机如果取消背屏,容易让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产生动摇。
不过从出圈和讨论度来说,小米手机的背屏做到了差异化竞争,在今天安卓阵营的正面已经和苹果分不出区别的当下,做个不一样的背屏的确是特殊的营销方式。
4、小米和苹果生态互联
从去年开始,安卓厂商兼容苹果的趋势不断发展,无论是OPPO还是小米,安卓厂商都想把苹果生态逐渐吃进来,一点一点侵蚀掉苹果的“铜墙铁壁”。
这次小米更进一步,在iPhone上可以直接看到小米手机的短信、微信、QQ通知,甚至可以帮小米手机回复信息(并且小米手机的通知也可以在苹果手机上显示)。
经过B站博主@小浪的测试,小米手机系统升级到澎湃3.0以后,可以直接在苹果手机上打开小米手机内的微信和QQ等应用(相当于互动式投屏,但是使用非常流畅)。
有不少消费者因为习惯了Macbook进行办公,所以也使用苹果手机。现在,在Macbook上可以多窗口打开小米手机的APP,还可以直接拖拽传输文件,比苹果自家iPhone的功能还全面。
另外,iOS系统的相册也可以直接同步到小米手机上,在小米上修图、发朋友圈。
总的来说,小米手机的硬件早就属于旗舰机的水准,新加入的背屏在出圈的同时,做到了差异化竞争,也提供了不少情绪价值。
问题是,今年小米17系列的售价距离国补后的iPhone 17系列只有几百块的差距,尤其是考虑到iPhone 17系列基础版巨大的屏幕提升,iPhone 17再也不是“丐版”,小米17系列的性价比是否还在?
iPhone 17系列:基础版不再“丐版”
根据媒体爆料,iPhone 17系列发售后,基础版和Pro Max大爆,反而是17 Pro备受冷落。这跟苹果本次对各机型的更新升级情况一致。。
首先,iPhone 17的屏幕从6.1英寸升级到了6.3英寸,屏幕的边框还变窄了。消费者千呼万唤的120Hz刷新率的ProMotion屏幕也下放到基础版,屏幕的亮度和Pro系列几乎一致。
iPhone 17在影像方面也有极大升级,后置超广角镜头从1200万像素升级到了4800万像素,前置镜头也升级到了Pro同款的1800万像素方形CMOS,加上最新升级的防抖功能,使用前置摄像头拍横屏vlog变得非常方便。
根据数码媒体李大锤和小白测评的评测结果,新升级的这颗前置摄像头给苹果的自拍非常大的提升,肤色更加自然,锐度和颗粒感不像上代iPhone那么过度。
总的来说,这一代iPhone 17基础版相比去年iPhone 16 Pro都已经没有明显的短板,算是史上最强的基础版iPhone。
当然,这一代iPhone也做了外观上的显著升级,全新的铝合金机身和背板,还有全新的iPhone 17 Air这个产品。
对iPhone 17系列外观的最大讨论是划痕。由于苹果从钛合金重新换回铝合金,中框的硬度和耐刮度远不如钛合金,因此机身容易出现较多划痕。
国内知名拆机博主@杨顺长拍的视频显示,iPhone 17的铝合金中框只要轻轻一划,就会出现刮花的情况。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iPhone 17系列“脆皮”,必须带手机壳使用。
这一代iPhone Pro系列最大的升级点来自于芯片,全新一代A19 Pro的芯片算是把苹果积攒几年的牙膏都挤爆了。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A19 Pro的部分性能相比上一代甚至有50%以上的提升,甚至接近了传统电脑端桌面芯片的部分性能,堪称恐怖。
总的来说,这一代iPhone做到了之前不曾有的“性价比”,无论是17基础版毫无保留的屏幕升级,还是Pro版“桌面级别”的芯片升级,一定意义上来说,都是苹果被中国厂商的全面竞争逼出来的绝招。
综合各方渠道的统计,截止9月28日,小米17的销量相比上代有非常大的下滑,小米17 Pro Max倒是有较大的增长。看来iPhone这次「史上最强基础版」真正把压力给到了小米基础版。
小米为什么要“追着苹果打”?
从2022年开始,雷军就已经执行“对标苹果”的战略,并且收获了一点成效。根据Quest Mobile的报告,2019年6月时,小米只有3.2%的用户来自于苹果,到了2015年6月,这一数字直接翻倍到6.1%。
一方面,小米的高端化战略起了效果。另一方面,苹果历代基础版iPhone的竞争力实在有限,光是一个高刷屏就拖了好几年,给了小米可乘之机。
其实小米用户和苹果用户的重叠度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跟华为相比,华为有17.3%用户来自苹果,说明华为和苹果的用户画像才是比较相符的。
相反,苹果有13.2%的用户来自于小米。与其说雷军在不断引导苹果用户去买小米,还不如说是小米用户流失了太多去了苹果,雷军需要自证“小米和苹果差不多”,请用户继续留在小米。
小米手机“追着苹果打”,小米汽车“追着特斯拉打”,这也是小米一贯的产品和营销思路。2021年雷军宣布造车时,满屏的弹幕都是“干翻特斯拉”。
雷军在2025年度演讲时还多次强调,经过拆解特斯拉发现“Model Y的确是一辆好车”,“如果不选小米YU7,可以考虑Model Y或者理想i6”。
这种借力打力的方式是雷军的特长,也是新品牌切入市场的最好方式。“不买小米可以买特斯拉”,这句话体现出雷军登峰造极的营销功底。市场营销理论大师级著作《定位》写道,“不买A就买B”,一般是说B仅仅比A略差,但是如果A是一个小品牌B是一个大品牌,可以很好地把A传播出去。
通过产品、性能、营销、价格不断地对标特斯拉,小米汽车一开始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然,「对标」方法论也是要看市场环境、竞争环境的。
小米汽车发布时,特斯拉的主力车型Model 3已经发布了近8年时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最激烈的当下,车型每半年就要小改款一次、每一年大改款一次。特斯拉的产品在当时虽然仍有产品力,但没有刚发布时断层式的技术领先(后来Model 3的改款都是小改款)。
因此小米SU7虽然营销上对标特斯拉,但实际产品力已经是超越特斯拉的存在。
小米手机也是一样,前两代的小米手机,无论是屏幕素质还是芯片,其实和苹果基础版的性能已经不相上下,小米手机的「对标」战略才能获得成功,来自苹果用户的比例翻了一倍。
但是到了这一代iPhone 17系列,市场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基础版iPhone 17该有的硬件都有了,价格和小米只有几百块的差距,小米的「对标」战略还能有效吗?
小米手机喊出“对标”后,消费者会买账吗?
最近几年,中国消费者换手机没那么勤了。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证券日报报道,我国消费者平均换机周期延长到30个月,3年以上才换手机的消费者占比超过30%。
从2014年移动互联网浪潮兴起开始,手机行业不断革新和发展:先是越来越大的屏幕,巅峰是小米手机发布的Mix全面屏、屏下挖孔摄像等技术;后来是不断增加的手机摄像头,从华为Mate 30开始到三摄等等。
前几年,消费者换新手机的动机非常直接——手机行业每天都发布着新技术、新外观,刺激着消费者的眼球。现在的消费者换机的意愿和动机已经完全不同,根据中国企业报道的调研报告,虽然仍有46%的受访者是因为最新的影像技术和功能换新手机,但是已经有30%的受访者是因为旧手机性能不足才换机。另外还有很多消费者,因为有以旧换新和国补政策而换机。
消费者对于手机进入了更加理性的消费阶段。根据IDC发布的2025中国智能手机报告,中国消费者在选择智能手机时的实用主义正在崛起,他们更加关心续航、防水、存储容量、快充功能等日常和实用的功能。
苹果新发布的iPhone 17 Air恰恰也是实用主义大成的体现:有一些用户既不需要三个摄像头拍照、也不需要打游戏的极致性能,他们要的就是一个好用流畅的系统,日常使用。从这个角度来说,苹果确实是对产品和用户有深刻理解的公司。
回到小米,在不断“对标”苹果的过程中,小米用了很多功夫去抢占用户的注意力。
无论是在iPhone 17发布的5天后,宣布跳过16直接发布17;还是在发布会上直接对标iPhone测试帧率和续航、发布兼容iPhone 17的磁吸充电宝。小米为了站稳高端品牌的定位,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设计。
根据博客COVER作者从苏州几家小米之家实地调研的反馈来看,这次小米17的基础版销量不佳,但是17 Pro Max的销量非常好,占比接近50%,基本上热门颜色都断货了(紫色),小米手机的「对标」营销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小米之家苏州吴江万象汇店员工表示,本次小米17基础版确实不好卖,但是这次新品主推的就是Pro的背屏系列。我们观察到,离该小米之家门店不远处,就有一家苹果授权专营店,小米的人流量是其数倍。进店的顾客也纷纷讨论说“小米这次对标的iPhone17”,证明雷军这次的对标战略,做到了对顾客心智的影响。
作者到访苏州另一家小米之家门店,店员表示17 Pro Max几乎全部售罄,只剩一台白色的,17 Pro系列还有3台在店,下定金两天内可到货。进店顾客的购买意向也都是以Pro系列为主,可见这次小米背屏的设计的确打出了差异化。
根据过往历史,小米的首销数据都是非常好的,更重要的还是日常的销售情况。未来小米的「对标」战略能否成功,让如今实用主义占据上风的消费者买单,还存在诸多挑战,有待观望。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