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登陆纽约:东方茶饮逐鹿美利坚
据证券时报等媒体报道,10月3日,新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正式登陆美国市场,首店位于纽约法拉盛。
作为纽约核心华人聚集区,法拉盛日均人流量超10万人次。奈雪首家门店则坐落于法拉盛王子街主路口,门店上下复式两层近120平方米。
开业三天,营业额近8.7万美元(约62万元人民币),客流量与销售额双双创下奈雪海外门店的新高;三日售出近1.3万份产品,“小绿瓶”“超能牛油果酸奶昔”“浓抹香水椰”成为三大热销品。
奈雪不是第一家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新式茶饮品牌,但也正是因此,它所引发的关注与轰动,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而在这背后,一场关于新中式茶饮的全球化之旅,正在加速席卷世界。
藏在选址里的“心机”
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奈雪出海的首站是东南亚。
2024年8月,奈雪的茶首家全球旗舰店亮相曼谷,该店集聚了烘焙、茶饮、零售三大板块,在当地大受欢迎。随后,奈雪开始逐步覆盖东南亚,相继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开了城市首店。其中,马来西亚店开业首日,销售额突破4万马币,跻身当地热门茶饮前列,成为当地餐饮热门打卡点。
事实上,华人比例较高、终年天气炎热导致对现制饮品需求庞大且稳定,以及供应链搭建更为便利的东南亚市场,一直是中国品牌的出海首选。而亚洲人共同的饮茶习惯,也为新式茶饮品牌在东南亚的顺利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也是为何,奈雪的茶会将美国首店选在法拉盛地区的主要原因。
据悉,近年来,由于包括中国、韩国、印度、巴基斯坦等移民的涌入,法拉盛已成为纽约市族裔最多元、皇后区内种族最繁多的社区,在这里使用的语言高达150余种。其中又以华人为盛——根据《纽约》杂志的报道,法拉盛是全美第二大唐人街,华人新移民占亚裔移民总数的49%。现今华人聚居规模超过曼哈顿华埠,成为纽约乃至全美最大华人聚居地。
也正因此,法拉盛也被品牌视为接触北美华人市场直接且高效益的“桥头堡”。其中,奈雪的茶店铺所在的王子街,目前也已经成为了“中国奶茶一条街”。在奈雪之前,这里已汇集了茉莉奶白、喜茶、沪上阿姨等知名新中式茶饮品牌。
这一方面体现了奈雪的茶推进全球化的意愿之坚定——它直接瞄准了全球消费品牌竞争最前沿的北美市场,毫无疑问展现了其坚定推进品牌全球化的决心与信心。
同时,这也折射了奈雪的茶出海战略的“稳中有进”——选择法拉盛作为首站,意味着奈雪选择了一个既有显著市场需求,同时文化相通、风险可控的起点,有利于品牌阶次有序地向全美市场进行拓展。
而在法拉盛门店首站告捷之后,据奈雪海外业务负责人透露,奈雪美国第二家门店已确定落户纽约长岛核心商业区,目前进入收尾阶段,预计近期开业。这意味着,奈雪的茶将开始图谋更主流的商圈辐射。
同时,奈雪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也在紧锣密鼓推进。
中国茶饮,美国爆单
奈雪的茶以及一系列新中式茶饮能够在美国市场取得先期成功,首先来自它彻底颠覆了老外对“茶”的认知。
常看美剧的同学都知道,欧美人群所指的茶,就是茶包+热水。
但这样的组合,在中国人眼里从来都是异端——尽管隶属联合利华的立顿已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和茶饮公司,可对于爱喝原叶散茶的中国人来说,茶包这种产品,始终都是不入流的“边角料”。
而以奈雪为代表的新中式茶饮,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第一次见到了中国茶的魅力——从金奖白毫绿茶与茉莉初雪茶,到鸭屎香与滇红蜜香,再到云南熟普和糯香黑茶,各种五花八门的茶叶品种,带着不同的风土滋味,也成了中国文化出海的又一张名片。
除了茶底,还有五花八门的配料——珍珠、椰果、麻薯、茶冻、奶盖、奥利奥碎、果仁,这些外国人可能“想都没想过”的喝法,让习惯了咖啡的醇厚或可乐的爽快的西方消费者,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味觉体验,也带给了他们一次小小的“中国式震撼”。
此外,新中式茶饮在口味与做法上,也与外国人热爱冷饮和甜食的饮食习惯不谋而合。
但以上这些只是表象,真正让新式茶饮在海内外都能够广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它在让用户享受到快乐的同时,也能保持相当程度的“健康”。
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成分表,并开始自觉抵制蔗糖糖浆、植脂末、果酱等“非健康”加工食材时,新茶饮所宣扬的“天然原料”理念,无疑能够提供比传统含糖饮料更加“优质”的心理选择。
为此,奈雪美国首店的菜单经过精心设计,11款茶饮和8款烘焙产品的组合,定价区间锁定3.9-8.9美元,既符合当地消费预期,又精准切中“健康化”消费痛点。
其中,主打“超级植物”、“公开成分能量表”的"小绿瓶""超能牛油果酸奶昔""浓抹香水椰"3款健康茶饮,充分迎合了海外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迅速成为了消费主力。
官方透露,奈雪旗下明星产品"小绿瓶"今年以来在中国市场销量已突破2000万杯,此次在海外市场的热销,进一步证明奈雪“健康产品矩阵”的全球化适配能力。
此外,2025年国庆假期期间,奈雪国内门店店均订单量和营收同比实现双增长,多地门店环比节前增幅超过700%。其中,新升级的"低GI小绿瓶"与"66颗蓝莓桑葚酸奶昔"两款健康产品表现尤为突出,助力奈雪连续6个月实现店均订单量与营收同比双增长。
巨大挑战也将随之而来
但仅以一家门店就判定奈雪的茶能够在美国市场一帆风顺,显然也有些过于“乐观”。一方面,随着店铺规模与数量逐渐扩大,奈雪的茶将不得不直面星巴克以及无数本地精品咖啡店和茶饮店的竞争。
尤其是星巴克,考虑到奈雪的茶则将“现制茶饮+空间体验”的打法原模原样地搬到了海外市场。这意味着,它将直面与主打“咖啡+第三空间”,且在消费习惯与频次上都要远高于新式茶饮的星巴克产生直接冲突。
或许可供奈雪的茶吸取的经验,是星巴克曾在茶饮业务上折戟的“黑历史”——2012年,星巴克以6.2亿的价格收购茶品牌茶瓦纳,这是由一对美国夫妇1997年创立的茶叶品牌。
彼时,星巴克计划未来的5-10年间至少开设1000家线下门店。然而,由于美国市场缺乏“茶”根基,消费者普遍将茶作为普通饮料,而非咖啡这样的刚需,因此无法支撑品牌运营。
2016年,星巴克宣布关闭茶瓦纳在纽约的三家门店,2017年,星巴克再次宣布关闭全美近400家茶瓦纳门店。“茶饮界的星巴克”计划宣告失败。
现在,相似的剧情再度上演,奈雪的茶能否虎口夺食,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奈雪的茶也要面临同门竞争。
此前,喜茶、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等中国品牌业已出海,虽然各自路径有所不同。
喜茶开店基本在发达国家的标志性城市,选址在核心商圈商业中心和游客聚集地为主,维持高品牌力调性,主攻欧美高端市场,目前共开出了超100家海外门店。2025年初,喜茶走入纽约时代广场,在这个世界的“十字路口”引发了2小时的排队热潮,已然迈出了中国高端茶饮走向世界的坚实一步。
而蜜雪冰城则继续主打极致的性价比并选择快速开店,其目前以超过4800门店的规模,在东南亚市场一骑绝尘。目前蜜雪冰城海外营收主要由印尼和越南所贡献,甚至在国内引发现象级传播的雪王IP也被当地网红大规模造梗,雪王歌曲也在当地被街头巷尾传唱,形成独特的文化输出现象。
无论是哪一种打法,茶饮出海玩家们都是在争夺外国人眼里对于“中国茶饮”的心智。
此外,还有每一个品牌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美国的租金、人力成本远高于中国。构建从中国进口优质茶叶、水果等原料到美国的稳定供应链,或在本地寻找合格供应商,也将是巨大的成本和物流挑战。[3]
以蜜雪冰城为例,其依靠自建生产基地在国内搭建起的供应链优势,切换到海外市场则无法跑通,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原材料仍需依靠国内转运,不仅成本压力较大,也为品牌在食品安全更加严格的欧美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营,增加了风险。
而诸如鲜奶、水果等原材料,虽然品牌可以从当地采购,但考虑到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的价格,成本也同样居高不下。
喜茶或许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榜样。据悉,喜茶目前已在美国东西海岸、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悉尼与墨尔本设立多个仓储中心,确保海外门店所需的核心产品原料由喜茶统一供应。在美国,喜茶与Sysco等头部供应商达成深度合作,实现了牛奶、水果等13个核心品类的本地化采购。
客观来看,打通海外市场的供应链,对于新式茶饮品牌而言只是时间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奈雪们”该如何长久稳定地吸引到“血液里都流着咖啡”的外国消费者。要知道,虽然同样是售卖“咖啡因”的生意,但新中式茶饮在中长期内想要取代咖啡几乎毫无可能,因为这背后,是同样牢不可催的文化与饮食习惯的壁垒。
可想要在海外市场立足,未必只有取而代之这一条路——事实上,奈雪的茶的主要对手,是除了咖啡以外的所有软饮玩家。其门店未来可预见的,还将拓展到烘焙、轻食等更多赛道,这种复合型的竞争,正是奈雪的茶直面星巴克,以及应对蜜雪冰城等系列竞争对手时的优势所在。
而在此之前,奈雪的茶最重要的一点是本土化执行的深度——能否精准把握美国消费者的口味,能否建立起高效稳定的供应链,能否进行有效的本土化营销,将决定其能否从华人圈层,向主流欧美消费市场成功“破圈”。
这一切,或许都需要在不远的未来才能得到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奈雪赴美开店,是中国新消费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主动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都是一次勇敢且值得关注的尝试,其成败经验都将为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路提供重要参考。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