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审美是个圈,方盒子造型为何重新流行?

2025年10月27日 文/ 苏唐 编辑/ 孤鸽

时尚是个圈,20年一轮回。这句话在汽车设计领域同样适用。

就在上个月,方程豹钛7正式上市,售价17.98万元-21.98万元,成为方程豹品牌的第四款在售车型。

其方盒子式的外形很快引发热议。发布会直播当晚评论区里“硬派造型太戳我”“外刚内柔,深得我心”等声音不断刷屏。不少消费者直言,选择方程豹钛7,正是被其方正的车身、棱角分明的元素和平直的线条吸引,认为这种设计极具辨识度。

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反馈。据品牌方发布数据,该车上市首月销量为1.17万辆,客户进店量平均增长4-5倍。

不止方程豹,近几年车圈的方盒子风潮渐起:从车长不足4米3、大玩具类型的BJ30、宝骏悦也,到紧凑级捷途旅行者、坦克300年销超7万台,再到普拉多重归方盒造型、福特烈马进入国内市场,现代、仰望、深蓝等品牌也纷纷推出自家方盒产品。

如今,无论自主合资、体型大小、越野能力,方盒子车型都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一曾被边缘化的设计风格也得以重归主流。

为什么审美再度轮回了?

方盒基因:从战场到公路,一款设计的百年穿越

方盒子越野车的故事,要从二战讲起。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军急需一种能适应极端地形的轻型军用车。威利斯MB应运而生——它造型极致简洁,线条平直、车身方正,毫无冗余装饰。

这种设计完全基于实用主义,也定义了此后80年间硬派越野车的审美基调。

设计师卡尔・普罗布斯特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们在设计时,每一处线条都要服务于功能。”

方正的车身最大化利用空间,士兵携带的步枪、弹药、通讯设备可规整摆放;平直造型方便加装武器支架;垂直车窗提供无死角视野,让驾驶员能及时发现百米外的障碍物,这在战场环境中至关重要。

这一车型的运输效率同样惊人。美国陆军后勤部门测试显示,一艘标准运输船原本只能装载20辆传统军用卡车,而威利斯MB因方正轮廓可多层堆叠、紧密排列,装载量提升至35辆,运输效率提高75%。

在太平洋战场,美军甚至将其拆解后用运输机空投到岛屿,落地后士兵只需30分钟即可组装完成投入战斗。

二战结束后,威利斯MB的军用订单大幅减少,但它的设计理念却迅速流向民用市场。

1945年,威利斯公司推出民用版吉普车CJ-2A,基本保留了MB的方盒造型,仅将军用设备拆除,增加座椅软垫、收音机等配置。

CJ-2A上市后迅速走红,第一年就卖出上万辆,成为农场主、探险家、户外爱好者的首选。

当时美国《生活》杂志报道,在中西部农场,CJ-2A被用于拉肥料、耕地、运输农作物,甚至被改装成小型拖拉机。

方盒造型的实用基因也远渡重洋,影响了欧洲品牌。

1947年,英国罗孚汽车公司的工程师莫里斯・维尔克斯在威尔士的农场度假时,偶然看到一辆美军遗留的威利斯MB。他被这款车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吸引,认为它非常适合英国多山、多泥泞道路的农村环境。

回到公司后,维尔克斯带领团队以威利斯MB为原型,研发罗孚品牌的首款越野车。他们为车辆增加了分动箱,使车辆可以四轮驱动,同时换装1.6升四缸汽油发动机,降低油耗,更符合民用需求。

1948年4月30日,罗孚在阿姆斯特丹车展上推出Series I车型,这款车正是路虎卫士的前身。

Series I采用经典方盒造型,车头配备圆形大灯,车身侧面线条平直,车尾垂直设计,后备箱空间达800升。上市后迅速获得英国农场主的青睐,首年销量就突破3000辆,1950年销量增至1万辆,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民用越野车。

此后,路虎对Series I进行了多次升级,但方盒造型始终未变。直至1990年,路虎正式将这款车命名为“卫士”,其方正轮廓成为品牌标志性特征。

日本丰田陆地巡洋舰同样传承了方盒基因。1951年,丰田受日本警察厅委托,研发一款军用越野车,以替代进口的威利斯MB。丰田团队在参考MB设计的基础上,推出首款BJ车型,搭载3.4升直列六缸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85马力,采用方盒造型,越野性能接近MB。

早期陆巡是纯粹的“工具车”,内饰简陋,采用帆布座椅,无空调和收音机,但凭借其耐用性逐渐在多个国家站稳脚跟。

后续升级中,丰田不断提升陆巡的舒适性,但无论如何升级,陆巡的方盒造型始终未变,平直的车顶、垂直的车尾和方正的大灯,成为其标志性设计。

如果说上述方盒子车型还只是对军用车型的魔改,那么1979年奔驰G级的推出,可以说将方盒造型推向了新高度。

奔驰大G的诞生源于一段有趣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初,伊朗国王是奔驰的忠实客户,当时伊朗军队需要一款新的军用越野车,国王便向奔驰提出建议。

奔驰认为这是进入军用车辆市场的绝佳机会,1973年与奥地利斯太尔-戴姆勒-普赫公司达成合作。

研发过程中,双方曾在设计理念上产生分歧:斯太尔希望车辆更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建议采用简单的方盒造型;奔驰则希望在实用基础上加入豪华元素,兼顾民用市场。

经过多次协商,最终确定方盒造型整体方案,但在细节上融入奔驰豪华设计:车身采用全金属框架结构,车门进行加固设计;车头配备圆形大灯和横向进气格栅,辨识度极高;车顶保留军用车型的可拆卸设计。

然而,新车下线不久,伊朗国内爆发伊斯兰革命,国王流亡海外,原本计划向伊朗军队交付的订单泡汤。奔驰紧急调整策略,将G级推向民用市场,没想到意外走红。

当时的越野车多以实用为主,内饰简陋,而大G高配内饰采用真皮座椅、木质装饰板,配备空调、收音机和电动车窗,豪华感远超同级别车型。奔驰还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消费者可选择车身颜色、内饰材质和配置。

威利斯MB代表着实用主义,路虎卫士象征着英伦探险文化,丰田陆巡是可靠的代名词,奔驰大G则是豪华与性能的结合。这些经典车型,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文化符号。

工程师的实用设计、消费者的热爱,让方盒子造型在越野车领域深深扎根,成为不可替代的经典。

流线时代:当方盒子为油耗让路

方盒子车的边缘化,源于环保和油耗的时代需求。

21世纪初,国际油价从每桶20美元飙升至147美元,环保法规也日趋严格。欧盟2005年实施欧Ⅳ标准,要求氮氧化物排放不超过0.25克/公里。

油耗,突然成为悬在车企头上的剑。

流线型设计应时而起,这时车辆普遍开始用圆润线条、弧形车尾和倾斜车顶,勾勒出低风阻的车身。理论上,风阻系数每降低0.01,高速油耗便可下降约1%——这对车企和消费者都意味着真金白银。

在节能浪潮下,风阻系数超0.4的方盒子造型,不得不退出主流。除了奔驰G级、Jeep牧马人等极少数车型,凭借“光环”坚守经典,其他主流硬派越野车纷纷“圆润化”。

丰田普拉多就是转型代表。作为陆巡衍生车型,1990年首款普拉多(LC70)沿用方盒设计,风阻系数0.45,百公里油耗超过15升。

然而2002年第三代(LC120)普拉多发布时,已彻底拥抱弧线:圆润车头、倾斜车顶,风阻降至0.38,油耗下降20%。内饰也增添了中控屏和自动空调,更贴合城市家庭需求。

这一转变引发老车迷批评,却赢得新用户认可。据维基百科数据,第三代普拉多在日本地区发售第二年销量突破1.75万辆、欧洲突破3.3万辆,城市家庭用户占比也实现大幅跃升。

正如当年中文互联网一篇关于三代普拉多的评测帖写的那样:客户更在意油耗和舒适,“方盒子”情怀没那么重要。

2009年,第四代普拉多(LC150)持续优化造型设计,风阻系数降至0.36,再辅以多项技术升级,油耗得到进一步降低。

在三代至四代生命周期内(2009-2023年),普拉多成为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硬派SUV之一,累计销量领跑细分市场,尽管也在被调侃“越来越软”。

相比普拉多,路虎发现系列的转型争议更为激烈,尤其是发现4到发现5的“方转圆”,堪称越野车设计史上最具争议的改动之一。

2016年之前,路虎发现4凭借纯正方盒造型成为硬派越野标杆:平直的车身、垂直的车尾、方正的车头,不仅保证了宽敞的头部空间,更塑造出极具辨识度的英伦越野气质,风阻系数虽达到0.42,却因出色的全地形能力收获大批忠实用户。

2017年,第五代发现上市,为降低风阻与油耗,彻底抛弃方盒设计:车顶改为倾斜造型,侧面线条由直变曲,车头更是圆润,尽管风阻系数降至0.36,油耗降低约18%,但外观与“硬派”属性严重脱节。

新车上市后,车迷的反对声浪几乎淹没市场:英国路虎车主俱乐部发起联名抗议,认为发现5“丢了发现系列的越野灵魂”;国内越野论坛中,“发现5被开除‘虎籍’”成为主流评价,甚至有老车主公开表示“宁可买二手发现4,也不碰全新发现5”。

市场数据更直接反映出争议后果:发现5上市后全球销量较发现4巅峰期出现下滑,甚至发现4的二手车价格逆势上涨,出现“新车比老车便宜”的倒挂现象——时至今日,车龄8年的二手发现4车价仍维持在30万元左右,而5年车龄的发现5普遍售价只有20多万,这种“老车更值钱”的现象,在越野车市场极为罕见。

Jeep大切诺基的转型同样彻底。2010年第四代车型几乎抛弃了方盒特征,取而代之更多曲面和曲线,风阻从0.47降至0.35。

大切诺基的用户结构也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其用户重心从硬核越野爱好者逐渐转向了追求舒适与多功能性的城市家庭。

这一转型在市场端取得了巨大成功,据FCA集团财报显示,2015年全球销量创下20万辆的历史新高。尽管老车主们依然怀念“穿越科罗拉多山脉的兴奋”,但市场证明,舒适与节能已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首选。

至此,方盒子造型暂别主流。全球权威行业分析机构IHS Markit的数据印证了这一全球性趋势:2010-2020年间,硬派越野车的市场份额大幅萎缩,而圆润化、注重公路性能的城市SUV则实现了显著增长,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可以说,方盒子的暂时退场,是一场关于能效的妥协,也是一个时代的注脚。即使最经典的设计,也要经受能耗、法规与大众需求的考验。

方盒子造型强势回归,背后原因几何?

方盒子造型重回主流视野,要追溯至五年前。

2020年12月,北京某WEY品牌4S店的试驾车成了“香饽饽”。“有人直接加价想买试驾车,我们只能解释按订单排号”,彼时新闻报道里店内销售的话,印证着坦克300的爆火。

这款起售价17.58万的方盒子SUV,预售20天订单破万,直接击穿此前硬派越野车40万起的市场壁垒。

在此之前,方盒子越野车在国内一直是小众圈层的图腾。奔驰G级售价超百万,Jeep牧马人起价近50万,更加亲民的铃木吉姆尼只能依靠平行进口,溢价过高,市场陷入断层。

坦克300的出现填补了细分市场空白,其搭载的非承载式车身、四驱+3把锁、224mm离地间隙既能满足越野需求,同时调校和舒适性配置又可兼顾城市通勤,让普通消费者第一次触碰到“硬派自由”。

市场表现也反映出这款产品的影响力,据坦克品牌发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3月,坦克300累计销量突破40万台,连续52个月位居中国硬派越野SUV销量榜首,全球出口覆盖30余个国家和地区。更令人意外的是,女性用户占比达35%,打破了“越野车专属于男性”的刻板印象。

巨大的成功也让更多人看到了细分市场的潜力。继坦克300后,越来越多的国内车企开始涌入细分市场:捷途、奇瑞、仰望、深蓝、极石、方程豹……

百花齐放的车型背后,不仅是市场的考量,还得益于技术的进步。

“方盒子最大的痛点解决了”,汽车之家论坛上,深蓝G318车主李先生的帖子获数百条点赞。他的增程方盒子车市区电耗每百公里18.5kWh,市区百公里馈电油耗不到7升,满油满电续航超900公里。

“以前开燃油方盒子,市区油耗16个,现在补能成本降了一半以上”,李先生的体验收获了评论区不少共鸣。

这背后是新能源技术对能耗逻辑的重塑。传统燃油时代,方盒子高达0.4cd以上的风阻系数令使用成本居高不下。但新能源车型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增程和插混车型市区用电成本仅为燃油车的1/3;纯电车型如果使用家充桩,成本更是可以降到此前的1/5甚至更低。

售价和持有成本的双重下降让方盒子重新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选项。据西部证券发布数据,2024年国内越野SUV销量94万辆,同比增长70%,其中新能源越野销量38.8万辆,渗透率达41%,增量贡献显著。

不仅如此,方盒子车型的火热还与近年来户外、自驾旅行的热度密不可分。

“周末开着icar 03去露营,外放电功能能煮火锅、充相机”,上海车主王女士的朋友圈里,方盒子车与帐篷、天幕构成搭配。

这种场景的普及,源于口罩后爆发的户外需求。《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中国户外装备市场规模已由2019年的675亿元增至2023年的872亿元。

其中,汽车户外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越来越多人将自驾当作户外出行的首选。

车企迅速捕捉到这一趋势,开始在车型中加入更多适配功能。例如,捷途山海T2标配6.6千瓦外放电功能,满足户外火锅、烤肉、围炉煮茶等用电需求,2024年销量即突破4.7万辆。

极石汽车则推出钓鱼大师版,后备箱内置鱼竿架和活鱼箱,精准锚定户外爱好者需求。

福特更是在济宁打造户外主题乐园,将方盒子车型与越野体验深度绑定,园区内涵盖沙漠、戈壁、丛林、河道、峡谷等多种地貌。

这种需求亦转化为销量势能。2024年销量前十的方盒子车型中,方程豹5、哈弗猛龙等具备户外属性的车型占据六席。

“8万买宝骏悦也代步,20万选坦克300越野,百万级有仰望U8”,在某汽车博主的视频里,12款方盒子车型一字排开,价格跨度覆盖11个层级。

这种丰富度在2020年前难以想象——彼时市场上仅有奔驰G级、路虎卫士、Jeep牧马人等少数高端车型,低价市场几乎空白。

如今,方盒子市场已形成完整梯队:下至10万元级别玩乐属性的小方盒,上到百万级的豪华硬派越野“老炮”。

价格的下沉也激活了增量市场。数据显示,10-20万元价格带的方盒子车型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187%。

例如北京BJ30以9.99万起售价实现日均销量100+辆,跻身销量前十。

而高端市场同样火热,仰望U8在2024年销量7254辆,在去年百万级SUV销量榜中排名第四,与奔驰G级共同撑起高端方盒子市场。

此外,方盒子审美始终拥有一批拥趸。“方盒子是一种态度宣言”,95后车主小张给坦克300贴满复古贴纸。他的选择,代表着年轻群体对硬派审美的追求。

这种审美偏好并非偶然,某自主品牌汽车设计师指出,方盒子的直角线条传递着力量感与安全感,契合当下年轻人追求个性的心理。

社交属性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审美偏好。在小红书,方盒子改装话题下的讨论热烈。车主们分享的升高底盘、更换AT胎等改装方案,形成黏性极强的圈层文化。

而这场硬派风格的复兴,或许才刚刚开始。源自二战时期的实用主义产物,在21世纪初逐渐成为小众情怀,再到如今的潮流新宠,方盒子造型的起起落落,本质上是汽车行业技术、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审美的共同选择。

它的回归也不仅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基于新能源技术、个性消费需求的 “新生”。

当汽车从单纯的代步工具转变为生活方式的载体,方正的线条里承载的不仅是出行需求,更是人们对自由与个性的向往。